正文
“这笔理财产品在建行重庆市分行系统内查不到。”
浙商银行西安分行瞬间懵了,这个回复意味着建行重庆市分行没有发行过这笔理财产品。所幸的是,这笔理财产品是按季付息,结息正常,没有出现拖欠的情况,本金是2017年6月到期。
银行怎么会买到“假货”
原来,这笔假的理财产品系支行长张某为帮助朋友虚构出来的,虚构的原因是某地产公司总经理找到张某贷款,但该笔贷款未能在建行审批通过,张某碍于多年的朋友情份,才想到了虚构理财产品帮助融资,从浙商银行出来的资金,最终经过中信证券转给了该地产公司。
该地产公司付出总的融资成本是每年16%,其中的2%作为佣金,给了张某行长。
2017年12月26日,张某因犯受贿罪,被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4年6个月,并处罚金300万元。案发后,浙商银行西安分行、上海分行均已收回全部出资本金。
网友评论
@怀甜少女:还有这种操作,可怕。
@老娘就是要当律师:幸亏投了房地产,如果投了上市公司,投了哪儿的矿,就只能呵呵了。
@xhvjdufkbk:银行其实也很多坑的,要注意了!!!
@耿啸轩:银行都能上当,咱老百姓还是稳打稳扎吧!
购买理财如何避免被”飞单“
虽然事情一波三折,所幸的是,这8亿本金浙商银行最后还是拿回来了。实际上,不仅银行机构理财投资会被”飞单“,个人投资者也需提防银行的“假理财”。
我们要知道在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可不都是银行自己发行的,银行也会帮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等卖产品。
所以,有些银行员工会铤而走险,私自与第三方理财公司达成协议,以产品高收益为诱饵,私自销售非银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非银行授权和签订代销协议的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这在业内就称为飞单。
与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相比,“飞单”产品明显的特点就是,承诺收益率基本上会比银行正规发行、代销理财产品收益高。但是,由于出售“飞单”产品一般是是理财经理个人行为,银行一般不承担相关责任,一旦出现无法兑付的情况,投资者维权可谓难上加难。
那么我们普通着投资者,该如何避免买到假理财呢?
一、只在线上买。
能在线上发售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是有备案的
(单这一点,就基本杜绝掉了上面说的“三无”产品)。大家要相信,一个大型金融机构,能公开售卖的理财产品,永远比某个地方支行的行长签字,更具有公信力(买个萝卜,刻个章,盖下去,你怕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