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我们将兼容并包,时刻为渴望知识、独立思考的人努力,共享人类知识、共析现代思想、共建智趣中国。欢迎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知识分子

西湖大学齐国君:中美AI发展的共性,远远大于差别

知识分子  · 公众号  · 科学  · 2025-05-19 08: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特别是经历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后的恢复期,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投融资环境尤其活跃。这背后有几个因素:一是美联储长期维持极低的利率;二是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三是在2018年贸易战之前,中美之间相对融洽的经贸关系及全球化红利,使得美国即便在低利率“大放水”的情况下,通胀率也长期保持在很低水平。


这种低利率、低通胀的环境,对投资非常有利。风险投资机构手握大量资本,同时美国的教育和社会文化也相对鼓励年轻人去冒险、去创新。因此,VC大量投资于信息技术、AI、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可以说,美国人固有的冒险精神,加上过去十几年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共同催生了以硅谷为代表的那个时期的创业繁荣。


《知识分子》: 对比美国,中国的投资环境如何呢?


齐国君: 中国的风险投资环境,对于像OpenAI这样真正需要长期投入、风险极高的颠覆性初创公司来说,可能不是特别友好。 坦率地说,国内大部分风投机构可能更着眼于短期利益,尽管口头上说支持长期主义。


另一方面,中国的整体金融市场,与美国相比,成熟度还有差距。在美国,无论是初创公司在一级市场的融资,还是后续在二级市场的上市、交易乃至退市,整个体系相对更规范和透明。这使得真正有潜力的颠覆性技术和公司,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获得支持并脱颖而出。


美国有非常健全的破产和退市制度,不管是企业财务造假被发现,还是技术或商业模式被市场淘汰,市场会做出选择,让其自然代谢。过度保护落后的或经营不善的公司,实际上是在积累不良资产,对整个社会经济不利。


美国每年都有大量上市公司退市或股价归零。所谓“一鲸落,万物生”,让失败的企业退出,才能把资源和空间腾出来给新的、更有活力的创新者。国内的情况我了解不多,但A股市场的退市机制似乎不够完善,每年真正退市的公司寥寥无几。不让这些落后的公司退场,反而占据资源,那整个生态就没办法更新。


《知识分子》: 中国AI产业的发展是不是起步时间相对更晚一些?


齐国君: 以OpenAI的ChatGPT为代表的这一轮生成式AI热潮来看,中国的起步确实要晚一些。当然,国内AI领域的投资行为早在2012年深度学习兴起时就开始了,中国也有一些公司兴起。


但真正的市场化成功,应该是公司能够创造利润,实现自我造血和发展,不需要持续依赖外部融资来维持循环。这需要清晰的商业化路径,不能只相信技术,技术本身是会扩散的。


国内AI领域,我个人的观察是一些公司的商业路径不是特别明确。是不是能做大做强,能不能自己养活自己,而不是靠融资、靠国家支持来维持运行,这些都还是问号。这可能是中美在学术和产业结合方面一个比较大的差别。


《知识分子》: OpenAI和其他的国外AI公司,有找到您说的自我造血的商业模式吗?


齐国君: AI技术本身能否作为一个独立的、纯粹的商业模式成功运作,目前看来还很难说。坦率讲,相对于OpenAI巨大的融资规模和当前估值,它目前的这点盈利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我并不能断言OpenAI就一定能成功活下去,它中途失败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现在OpenAI的主要商业模式是向用户收取订阅费。与此同时,像Perplexity这样的公司也在尝试做AI搜索。整体来看,大家还都处在探索阶段,目前AI的商业化路径不清晰。比较受关注的方向之一是AI搜索。它的特点是能自动整合信息,用对话的形式直接给出答案,相比传统搜索引擎,用户体验上会更顺畅一些。


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传统搜索是靠广告赚钱的。它们通过搜索结果将用户导流到不同的网站,这些网站通过广告和电商赚钱,然后搜索引擎从中抽成。而AI搜索直接给出整合后的答案,用户就不再需要点击进入原始网页。这对内容创作者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没有了流量,他们就失去了创作和维护内容的动力,长此以往,整个互联网的内容生态就会萎缩甚至死亡。


所以,谷歌在这方面非常谨慎,因为它的商业帝国建立在繁荣的互联网内容生态和广告模式之上,不能轻易革自己的命,破坏这个根基。


另一个探索方向是所谓的“AI Agent” (AI智能体) 。它的理念是整合各种互联网服务。比如,现在你想订外卖需要打开美团或饿了么的App进行一系列操作。未来,你或许只需要对AI Agent说一句“帮我订一份午餐”,它就能自动帮你比较不同平台的优惠、使用优惠券,然后完成下单,无需你再操心细节。


无论是AI搜索还是AI Agent,它们的成功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已经存在且繁荣的互联网应用和服务生态基础之上 。AI 只是一个工具,能不能商业化,还是看它嵌在哪个系统里,是不是有场景、有需求、有盈利方式。


02

中美之间的共性大于差别


《知识分子》: 从企业对创新的贡献角度,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美国企业擅长从0到1的颠覆式创新,而中国企业更擅长从1到10的应用、优化和规模化。您觉得在AI时代,这个说法还适用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