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科技
只供应最有营养的科技大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科技

黄仁勋最新专访:50%的AI开发者都是中国人,《AI扩散规则》或反噬美国

腾讯科技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25-05-20 21:3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DeepSeek堪称杰出代表

问: 你说的“国际竞争对手”,你指的是其他模型开发者?

黄仁勋: 中国在AI领域的表现非常出色。全球大约50%的AI研究人员是中国人,你不可能阻止他们参与这场技术变革,也不可能让他们停止前进。坦白讲,像 DeepSeek 这样的项目就是非常杰出的代表。如果我们连这点都不愿意承认,那是一种自欺欺人,我完全无法接受。

问: 针对他们的限制是否刺激了他们在某些领域(如内存管理和带宽效率)的技术突破?

黄仁勋: 竞争本就是推动进步的引擎。企业需要竞争来激励自我,国家也一样。毫无疑问,我们确实刺激了他们的技术进步。

但就我个人而言,我原本就预见到,中国会在AI的每一个阶段都快速发展。比如华为是一家非常强大的公司,是世界级的科技企业。中国的AI研究人员和科学家也是世界一流的。如果你去过 Anthropic、OpenAI或DeepMind 的办公室,会发现那里有很多来自中国的顶尖人才。这一点不令人感到意外。

并且,《AI 扩散规则》旨在限制其他国家获取美国的技术,这个政策从一开始就已经错了。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加速美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趁现在还来得及。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让美国在 AI 领域保持全球领先地位,那现在这套规则恰恰在起反作用。

《AI 扩散规则》还忽略了 AI 技术“堆栈”的本质。AI 堆栈就像一个计算平台:平台越强大、基础越广泛,吸引的开发者就越多,所产生的应用也会越强,平台的价值也就越高。反过来,开发者越多,生态越繁荣,平台装机量越大,会进一步吸引更多开发者。这种“正向反馈循环”(positive feedback loop)对任何计算平台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正是英伟达今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你不能说:“美国不需要参与中国市场竞争。”那里可是全球一半开发者的聚集地。从计算架构和基础设施的角度来看,这种脱钩是完全站不住脚的。我们应该给予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参与竞争的机会——缩小贸易逆差、为美国创造税收、发展产业、提供就业。这不仅有利于美国,也有利于全球技术生态的健康发展。

如果我们选择放弃参与,让中国构建出一个完整而繁荣的本土生态系统,而美国企业又完全缺席,那么未来主导这个新平台的就将不再是美国。AI技术正在全球快速扩散。如果我们不主动参与竞争,最终扩散出去的将是别人的技术和领导地位。

问: 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在我看来,现在这种试图限制芯片销售、却又允许对方获取所有芯片制造设备的政策逻辑,简直本末倒置。我们很清楚,追踪芯片比追踪设备要难得多。有一种说法是,在华盛顿,一些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已经深耕多年,擅长游说,而英伟达在那边影响力相对较小,所以在政策博弈中处于劣势。你觉得这个说法成立吗?你是否也觉得让华盛顿理解你们的立场,是一件特别难的事?

黄仁勋: 过去几年,我们确实花了很大力气,才逐步在华盛顿建立起一些存在感。我们的确只有一小支团队在那里,而与我们体量相当的公司,通常在华盛顿都有上百人的公关和政策团队,我们只有那么几个人。但我要说,这几个人非常出色。他们不仅在努力讲述英伟达的故事,更在帮政策制定者理解芯片是如何工作的、AI 生态系统如何运转,以及某些政策将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连锁后果。

我们真正想要的是美国在竞争中获胜。每一家公司都应该希望自己的国家赢,每一个国家也应希望自己的公司能赢。这并不是错误的愿望,而是一件好事。人们渴望赢,是好事;有志于卓越,是好事;竞争也是好事。如果一个国家渴望伟大,我们不应因此心生嫉妒;如果一家公司渴望卓越,我同样不会嫉妒。这种动力会激励所有人不断向前、做出更优秀的成绩。我喜欢看到那些渴望卓越的人。

毫无疑问,中国渴望成为强国,这没有错,他们本就应当追求伟大。而我所认识的AI 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正是因为有这种志向,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他们确实非常优秀。

我们要做的,不是试图绊倒别人,而是自己跑得更快。英伟达能有今天的成就,从来不是因为我们获得了什么特殊待遇,而是因为我们一直在拼命奔跑。

我认为你提到的那种“通过限制对手来保护自己”的思维模式,只会促使对方变得更强——因为他们本身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问: 特朗普政府禁止你们向中国出口H20芯片,而这款芯片其实是你们根据前一届政府的政策框架,专门定制设计出来的。结果后来又被告知“这也不行”。现在他们还在研究新的限制规则。你觉得政策制定者是否终于意识到,这个世界是高度互联的,在一个地方的行动,会在另一个地方引发连锁反应?他们是不是终于开始意识到,“彻底脱钩”是不现实的,也许是时候回归一种更务实的、以管理为导向的思路?你对此感到乐观,还是已经做好最坏的准备?

黄仁勋: 美国总统有他想达成的愿景。我支持他,也相信他最终会以一种尊重的方式,带领美国走向积极的结果。他会以竞争为导向,同时也会努力寻找合作的机会。当然,我并不在白宫,不知道他们内部具体怎么想,但我对此是这样理解的。

关于H20芯片的禁令,我们已经按照 Hopper 架构所能做到的最大限制做了设计,能砍的都砍掉了。我们已经为此进行了大规模核销,我记得是55亿美元。在历史上,还没有哪家公司核销过这么大的库存。所以这项针对 H20 的额外禁令,对我们来说极为沉重,代价巨大。不仅是这55亿美元的直接损失,更是我们主动放弃了 150亿美元的潜在销售额,以及约30亿美元的税收收入。

你要知道,中国市场的AI芯片年需求规模大概是500亿美元。注意,不是5000万,是 500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整个波音公司的年营收。让我们放弃这样的市场——不仅仅是利润、营收,还有随之而来的生态建设、全球影响力,这代价是无法忽视的。

问: 如果中国最终构建出CUDA的替代方案,那是否会对英伟达构成长期威胁?

黄仁勋: 没错。任何人天真地认为,仅仅靠下一步出口管制、禁止中国使用H20芯片,就能阻止他们在AI领域的发展,这种想法都是极其无知的。

AI将推动全球GDP大幅增长

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