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而另一方面提取的mEVs对小鼠肠道进行注射,在DSS诱导了肠道炎症后,又进一步加剧了肠道的炎症反应,也就是说肠道mEV会加重DSS诱导的结肠炎的炎症损伤:
要是熟悉信号通路的话,大家应该还记得有一种DNA可以激活炎症的信号通路(
这个大家如果看过《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的话,应该都比较熟悉cGAS-STING信号通路了吧,不熟悉的回去复习下,这个就是通过dsDNA产生cGAMP,激活STING,从而促进了下游炎症转录的
)。既然mEVs中包裹的是微生物的DNA,那么诱导上皮细胞中的屏障功能损伤和炎症反应的,是不是mEVs中的微生物DNA呢?他们通过电穿孔去除了mEVs中的DNA,对肠道上皮细胞进行诱导,发现没有DNA的mEVs无法再激活上皮细胞中的炎症反应。同时使用了STING的抑制剂,也可以阻断这个过程。也就是说, mEVs中的微生物DNA是关键的载物,可以通过cGAS-STING信号通路,诱导上皮细胞中的屏障功能损伤和炎症反应:
既然说明了mEVs中的DNA是激活上皮细胞炎症的关键,那么接下去就要分析mEVs中DNA激活的下游cGAS-STING信号通路是否也是关键因素了,于是他们就对下游的STING进行了敲除。使用了mEVs及无DNA的mEVs刺激细胞,并分别敲除STING,结果发现敲除了STING后,mEVs则无法再激活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含量也降低了:
刚才的研究中也表明,CRIg+巨噬细胞负责清除含有微生物DNA的mEVs,那么缺失了CRIg则会造成mEVs的增多,也就会促进炎症,于是他们为了确定这个过程,就对CRIg敲除的小鼠,进行了STING的敲减抑制。结果发现敲减STING也可以抑制CRIg敲除的小鼠的DSS诱导的肠道炎症反应(
其实更精致一点的验证的话,可以分别对于小鼠的上皮细胞敲减STING,并且针对性地对巨噬细胞敲除CRIg蛋白,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肯定后件的逻辑谬误,否则这里还是会存在一定的逻辑漏洞
):
最后他们形成了这样的示意图,也就是在IBD患者中,由于CRIg+巨噬细胞减少,会导致含有微生物DNA的mEVs无法被清除。而这些mEVs会激活肠道上皮细胞中的cGAS-STING信号通路,从而导致肠道的炎症和屏障功能损伤: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在叙事上,还是可以的,上游到下游的验证,还是有一定的实验结果作为支撑的。如果能通过特异性地敲除或者过表达,来突出CRIg+巨噬细胞以及cGAS-STING信号通路在这个过程中的功能,可能效果会更好。好了,今天就先策到这里吧,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原文,祝你们心明眼亮。
(
本文为夏老师个人观点,仅讨论文章本身,对超出文章以外的内容并不多做评价,如有异意,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