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周刊

白玉黄,碧螺绿,食色春天的告别式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5-05-23 22:2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吃枇杷,当然要配一杯碧螺春,俗名“吓煞人香”。如果不能体味一二,不妨想想苏州菜的“吓煞人甜”,即刻感同身受。


碧螺春因为独特的炒青工艺,茶叶成螺形卷曲,由于采的鲜嫩,茶芽满披毛茸茸的茶毫。一句“花香果味,满身毛,铜丝条,蜜蜂腿,满身毫”的描述,便是形容上好的碧螺春干茶,满披毛茸茸的茶毫,就像沾满了花粉的蜜蜂腿一般。


柴火锅、手工炒制碧螺春,让格子间里也充满春意。


哪怕在格子间,哪怕只是平淡一天,只要那一撮新碧落了杯,春意就这么探进纷繁日常里。慢饮浅啜,从鼻尖到舌面,鲜爽饱满,有生机也盎然。


上投法,落水沉,但见碧螺春银毫翻腾,飞舞纷扬,沉浮之间茶芽舒展,鹅黄嫩绿渐次荡满杯中,一派春意盎然生趣。审美意趣之外,采自清明节前的高品质碧螺春,主导“鲜甜”的物质——氨基酸——格外丰富,啜饮之间,几乎没有苦涩感。


追寻这样独一无二的“吓杀人香”,从苏州太湖侧畔开始。


一斤三两的鲜叶,用铁锅炒到水汽蒸腾,大概只能出干茶三两。炒1斤大致需要7万棵茶芽,这意味着7万次采摘和7万次挑拣。


因为茶树、果树套种的方式,碧螺春茶芽只能全手工采摘。据统计,炒制一斤碧螺春需要大约7万颗茶芽,也即是单次投茶量3克,就需要420颗茶芽,也即是双手在枝头至少420次的摘取。


春天是慢慢来的,一杯攒足了春天气的碧螺春亦如是。


经过一冬积聚的茶树,在春雨里冒尖,迅速长成青嫩肥硕的样子。所谓“红纸一封书信后,绿芽十片火前春”,但一杯足够韵味的碧螺春,却并非一味赶早就能饮到。




洞庭山上的碧螺春茶树分为早茶、老茶两个品种,早春是经过选育而出的新品种,老茶指滋味醇厚的传统的小叶群体种。在越赶越早的春茶季里,一味追鲜成为主流,老茶越来越少,一口回味无穷的洞庭碧螺春也越发难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