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电时评
《广电时评》杂志官方公众号,权威声音、专业评论、行业风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广电时评

【文字纪录片】文化类节目诞生记 | 从《喝彩中华》的10小时会议说起……

广电时评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7-02 23:4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一共26页的幻灯片,记录着26个备选选手,标签、故事、怎样和嘉宾互动,都清楚地写在上面。导演们需要在这些天把26个选手的故事完整地梳理一遍,确定最终的选手和上场方式。


《喝彩中华》的节目筹备会议现场


导演现场唱起了昆曲

总导演王昕轶说,等节目播完之后会给所有编导出一份试卷,考他们对戏曲的了解程度,第一名会发个大奖。


对第一次做戏曲类节目的综艺导演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从选角开始,他们都得面临对戏曲不熟悉的难题: 怎样的戏曲演员是唱得好的?如何选角更能符合电视艺术呈现? 节目导演组的陈煜很庆幸自己找的选手有三个都进入了最终名单。他刚从山西洪洞县回来,带来了一批蒲剧候选选手,他们各个身怀绝技,有会靴子功的武生、有踩跷挂画的女人、有耍大刀的姐弟……


每一个候选选手的甄选都要经过导演阐述、视频观摩、集体讨论等一系列环节。第一个争论出现了。选手中有一个秦腔爱好者,有人说选手在节目中唱40秒就够了,有人说40秒太短,至少要唱90秒。大多数人认为唱40秒就够了……“她不是秦腔专业演员,只是爱好者”“太粗犷了,南方人根本接受不了吼这种唱法”“我从来没听女生吼过秦腔,好像都是男人的事儿”……争论不下,他们决定先看一段表演的视频。


《喝彩中华》总导演王昕轶


导演拿着手机,声音越过会议室的头两排。现场突然安静下来,只剩那压抑的喇叭里传来的腔调,一呼三叹,像烈酒一样灌进每个人的耳朵。秦腔里的女声突然高昂有劲起来,至高潮处,导演们都惊呼起来:“哎呀,妈呀”“一激动就上去了”“两个八度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