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申万宏源研究
发布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研究成果,沟通证券研究信息,交流证券研究经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申万宏源研究

热点思考 | 消费困局的“盲点”?(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研究  · 公众号  · 证券  · 2025-05-22 09:2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三问:供给约束的“成因”?企业家信心不足构成拖累,背后是行业成本较高、偿债压力增大。

服务业投资表现弱于盈利,尤其是生活性服务业,说明企业家信心不足也是约束服务业供给的原因。 2021年来,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回升幅度不及销售净利率,但金融、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投资跟随盈利水平同步变化。具体地,2024年文体娱销售净利率为1.1%,而购置固定资产增速却持续为负;卫生业销售净利率保持韧性同时,购置固定资产增速却由2024Q1 1.7%降至2025Q1 -8.1%。

企业家信心不足使投资行为更加“谨慎”,行业投资逻辑由超前投资转向滞后于盈利的投资行为,进而压制供给回升。 投资会影响服务业长期供给,2021年前企业投资领先销售净利率变化,投资呈现超前特征。但2021年后投资专向盈利驱动,销售净利率变化领先投资1-2个季度。投资驱动逻辑转变导致投资增速放缓,如2023-2024年卫生业购置固定资产增速较2019年大幅回落23.6pct。

而企业家信心较弱在于,生活性服务业的边际成本偏高,部分行业偿债压力增大。 从盈利能力看,2023-2024年,居民服务、教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成本率居于行业前列,分别为109.4%、104.8%,较2019年上行15、13pct。从偿债压力看,2023-2024年文体娱的现金流量比率平均为19.8%、较2020-2022年均值下行3.2pct,反映行业现金流压力增大,限制行业的供给扩张意愿。


风险提示

经济转型面临短期约束,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居民收入增长不及预期。








报告正文


1. 一问:被忽视的服务消费修复症结?

相比商品消费,服务消费恢复偏慢,剔除收入与疫情影响后,服务消费倾向也明显低于历史趋势。 2024年,疫情对消费场景的约束消退,但服务消费复苏节奏较慢,人均服务性消费较历史趋势的缺口为2093元(占趋势比重13.9pct,下同);相比之下,人均商品性消费较历史趋势缺口仅458元(2.9pct),剔除食品后的可选商品消费缺口也仅450元(6.2pct)。从消费倾向看,商品、特别是可选商品的消费倾向恢复情况均显著好于服务消费,意味着收入或并非约束服务消费修复的主因。

商品、服务消费修复差异较大,可能的原因是工作时间拉长导致闲暇时间减少,居民每日有酬劳动时间增加2小时。 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对消费场景的依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商品消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严格限制、可通过网购方式实现;而服务消费具有及时性特点,高度依赖可支配闲暇时间,譬如旅游、餐饮等。但近年来居民工作时间拉长对闲暇时间形成挤占;数据上2023年全体居民周均有酬劳动时间为44.7小时(日均6小时23分钟)、较2018年增加13.9小时(日均119分钟);城镇就业人员的周均工作时在2023年更是达48.3小时。

相比海外,我国工作时间较长,反映“内卷”的影响。 海外经验显示,工作时间与生活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譬如意大利(周均工作时间,33.1小时;下同)、英国(29.5小时)等年工作时间均较少,生活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则较高。相比之下,我国城镇居民的周均工作时间高达48.3小时,明显超过以韩国(39小时)、日本(32.6小时)为代表的海外经济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