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家-腾讯新闻
精选大家文章,畅享阅读时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大家-腾讯新闻

葛剑雄:“一带一路”不是丝绸之路再现,而是一种创新

大家-腾讯新闻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5-11 17:4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葛剑雄: 首先,这个丝绸之路,很多人都以为是中国(人)走路开辟的,我说连名字都没有的。 到1877年,离张骞通西域差不多2000年了,才有一个德国人给它命名。这说明中国人自己没有这个自觉性,更说明,这个丝绸之路对中国本身的历史上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丝绸之路作为一个概念,其实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日本人的重视,后来日本人当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负责人,由于他们的推动(才产生的)。到了这些年,我们中国人发现了它的历史价值,所以现在都在用这个概念。


第二,当年李希霍芬命名为它(是因为这条路上)主要的物流是丝绸。但国际上并不只有丝绸之路,还有香料之路、茶叶之路、麝香之路、黄金之路、象牙之路,跟人有关的有奴隶之路、朝圣之路。所以各位一定要明白,在中国今天,丝绸之路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就意味着中国内地跟外界的联系的路线。


还有一个更大一个误解是:既然(这条路)叫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就是压倒一切的对外贸易货物。其实到了后来,陶瓷、茶叶都已经取代了丝绸。


再者, 不能误以为丝路是中国人开辟的,恰恰相反,主要是外界到中国来买丝绸,来采购中国商品,而不是中国主动去推销。


葛剑雄


(三)今天的“一带一路”不是历史再现,而是一种创新


主持人: 我们这段时间提出“一带一路”这个概念,可能受到了丝绸之路这个概念的启发,在我看来“一带一路”这样一种发展构想,从经贸层面上来看和当年丝绸之路所象征的盛世繁华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实际上又不是同一回事。


葛剑雄: 我们沿用了“丝绸”这个概念,但实际上, 我们今天的“一带一路”,不是历史上丝绸之路再现或者延续,这是一种创新。


第一,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客观形成的,维护它的主要动力来自外界,而不是中国内部。就是讲贸易也是如此,因为中国历来没有一个对外贸易的概念。中国人认为自己天朝大国,无所不有,不需要依赖外界。


第二,如果我要喜欢你外界的东西,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应该自己主动来朝贡,我不会买你的。 但将来你如果朝贡的话,我又要贯彻薄来厚往的原则,不能让你吃亏,也显示天朝的大度和富有。


所以历史上的朝贡贸易,基本上中国是亏本的。一直到清朝末年,中国始终缺少开拓外贸的积极性,都是被动的。


而今天呢,“一带一路”是我们主动的。“一带一路”只有取得双赢才能够持续。这个双赢,既不是当年天朝大国接受人家外国来朝,拿中国人的钱,像郑和下西洋这么撒到各国去,这样的话,中国老百姓也不答应。但反过来,如果我们像西方殖民主义这样,到那里利用人家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原料、廉价的市场,那人家也不答应。所以我们的“一带一路”从一开始就强调是平等互利,就是几个“同”,然后就是达到形成利益共同体,一致命运共同体。 这个跟历史上是有本质区别的。


(四)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做过主动向外传播文化的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