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供需为何长期僵持:需求走弱,但单产不达预期导致成本抬升
24/25年度,国内需求市场整体疲软,尤其是食品米走货持续偏慢。据产业反馈,2025年春节后80天内兴城红崖子集散地累计走货数量下降20%左右,黑山、阜新、昌图均有下滑。需求疲弱导致各渠道环节建库心态十分谨慎,基本采取刚需采购节奏,产业预估当前库存水平可缓慢消耗到8月,总体货源不缺。
然而,24/25年度产区继续出现较强的“惜售挺价”情绪。2024年8-9月辽宁产区出现洪涝灾害,辽河流域部分受灾地区出现绝收。据产业反馈,姜屯、辽阳等地绝收较为严重,其余产区也出现单产下降现象,黑山花生果单产从800-900斤/亩下降到700斤/亩,使得平均成本达到3.0元/斤,换算包地户花生米成本在4.0-4.1元/斤。因此,即便需求疲弱,当前通米均价也已处于产区大户平均生产成本,出现较强的“心理支撑”。
产区是否还存在“抛压”?
当然,种植成本通常在种植结束后就已经定型,价格能否跌穿成本线还要看是否存在较大的库存压力。24/25产季以来,市场多次预测农户会存在集中上市高峰,然而直到目前尚未感受到明显的“抛压”情绪。据调研反馈,兴城地区余货在2成多,昌图2成左右,其余副产区1成左右,同比来看持平或略少。但从库存结构来看,当前花生米库存略多,花生果则偏少。产业反馈全辽宁库存可能在10万多左右,基本上能平稳消耗到8月,预计仅部分区域“高水分”货源有阶段性销售压力,但总体风险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