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000 k:
卤素灯
及黄光日光灯的常见色温
3350 K:演播室“CP”灯
3400 K:演播室台灯,、照相泛光灯(不是闪光灯)等...
4100 K:月光、浅黄光日光灯
5000 K:日光
5500 K:平均日光、电子闪光(因厂商而异)
5770 K:有效太阳温度
6420 K:氙弧灯
6500 K:最常见的白光日光灯色温
当色温越高的时候,光源发出的颜色就越偏冷,大致是经历一个红——橙红——黄——黄白——白——蓝白的渐变过程。
我们一天中的色温也是在不停发生变化的,例如日出之前的色温是蓝色,日出之后的色温是橙色,中午的色温是白色,而晚上的色温是黄色等等,引起太阳光颜色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大气层的反射作用,而并不是因为太阳的温度发生了大幅度的改变。
色温与白平衡
与色温息息相关的一个概念是白平衡。所谓白平衡,即是指将白色还原为白色的过程。我们知道,如果我们身处一个黄色光源的环境之中,那么这个环境中的白色会被渲染成黄色,由于我们人眼具有“智能色偏修正”的功能,即使我们进入这样一个环境,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能适应这个环境的光源色彩,因此有可能感觉不到白色发生了异常。
人可以通过大脑的神奇来纠正这种色偏,但是相机并不具备这种能力,因此这时候就需要借助白平衡的能力来实现纠正色偏的效果了。
我们可以通过为相机设置一个机内色温值来实现白平衡的效果,当机内色温值与外界一致时,相机就能正确的表现白色,例如现在外界色温是4000K,我们将机内色温也设置为4000K时,白色就能被相机还原为白色,如果我们把机内色温值设置为5000K时,这时候画面就会偏暖,这是因为当我们把机内色温值设置为5000K时,机器就认为外界的色温是偏蓝色的,因此需要增加黄色来中和蓝色,以实现还原白色的效果,但是外界实际的色温是4000K,因此这时候画面就会偏暖了。同理,如果外界色温是4000K,当我们把机内色温值设置为3000K时,画面就会偏冷。
不同机内色温值形成的画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