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突然翻了好几倍的投入,似乎预示着中国移动打算在飞信上“搞个大动作”。当然,这里招标的“和飞信”项目,指的是2016年飞信更名后主攻企业级IM市场的这块业务了。
面对如巨人一般的QQ、微信,以及陌陌、微博的蚕食,即时通讯2C市场只剩下了一点渣渣。而在2B市场,不仅有腾讯轻聊版QQ、TIM和企业微信,阿里钉钉更是不断发力,面对这样的竞争对手,飞信如何抢得一席之地呢?成也用户,败也用户
纵观飞信十年的发展史,可谓是成也用户败也用户。成功源自中国移动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体,失败也在于对这个庞大用户群体的“封闭”以及对其需求变化的缓慢反应。
2007年,国内的手机市场依旧是运营商主导的时代,中国移动凭借着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三大品牌,在整个运营商市场所向披靡。
那时我们的通讯手段,还都是依靠语音通话和短信(移动QQ并未成势),当时每个月500、1000条(收费基础费用)的短信套餐很受欢迎。
面对这样的市场需求,飞信以短信优惠为主要卖点的官方应用横空出世,自然得到用户的欢迎。当时,快速发展的飞信令移动信心大涨,之后曾一度夸下海口要抢走腾讯(QQ)20%的用户。
不过,正如文章开头所提到的,2007年不仅仅只有飞信的诞生,同时也是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开端。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用户纷纷转向了微信、米聊等即时通讯软件,短信的交流方式逐渐被用户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