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洞见
在转型时代的中国,洞察,见解。新鲜独到,犀利理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洞见

世上最浅薄的关系

洞见  · 公众号  · 美文  · 2025-05-14 20:2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作家 @斑马 讲过朋友老赵的一段经历。

老赵和同事家住得很近,一次顺路送同事回家后,同事便开始“蹭车”。

一开始同事还给老赵带零食,满口都是感谢之词。

可半年后,同事渐渐习以为常:
一上车就把座位调到最大,一路外放音乐,下车也不打招呼。

因为彼此相熟,老赵一直选择默默忍受。

直到有次他急着去机场接人,下班没有载同事。

刚出发十分钟,就接到了同事电话。

电话那头气冲冲地质问:“你这人太不地道!等你半天,结果你提前走了?”

老赵连忙解释自己着急去接人,今天不方便送他回家。

可同事不依不饶:“那你怎么不早说!这个点班车都走了,等我到家都几点了?”

老赵半开玩笑地回了句:“那你打个车呗,我也不是专职滴滴。”

这句话竟彻底得罪了同事。

第二天下班,老赵照常给同事发消息,却发现自己已被拉黑。

不仅如此,从那以后同事见到老赵就阴着脸,还到处宣扬老赵小气,不够朋友。

半年的付出竟换来如此对待,老赵的心凉了半截,再也没有搭理过那位同事。

贝勃定律中讲道, 人的心理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当你付出太多,对方会逐渐习惯,甚至滋生贪欲。

他指望你帮十分,若你帮了七分,他非但不感恩,还觉得你欠他三分。

可没有谁帮人的初衷,是为了给自己培养一个债主。

把别人的好意当做无限索取的工具,终究会失去别人的真心。

杨绛一家三口曾与赵翔凤夫妻同住,将对方当家人对待。

不是帮着他们照料孩子,就是替他们生炉烧饭。

日复一日的善举却换来了得寸进尺的索取。

一次杨绛女儿钱瑗雇人来洗衣服。

赵翔凤厚着脸皮凑上前,不仅指使洗衣工先给自己洗,还要求钱瑗替她付钱。

钱瑗不愿迁就她无理的要求,便委婉表达了拒绝。

没想到,被拒绝的赵翔凤竟狠狠抽了她一耳光,满是怨毒地咒骂,两家自此结怨。

一段关系最伤人的结局,莫过于此。

我们付出的千般好,于对方是水过无痕,一次拒绝,却招来百般记恨。

这样的关系,没有正向回馈不说,还埋下了仇恨的雷。

一旦有一件事没做到位,关系就会破碎,最终伤人伤己。


02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