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鼓励人们减少对他人眼光和评价的在意,优先考虑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避免过度内耗自己。文章通过几个例子说明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这一理念,包括拒绝不必要的请求、重视自己的感受、屏蔽外界负面评价、减少自我苛责等。最后强调,生活已不易,要学会放过自己。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生活中常见的人因为过度在意他人眼光而内耗自己的现象。
很多人为了迎合他人、满足他人需求而忽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导致内心疲惫。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在职场、家庭和社交场合。
关键观点2: 减少对外界的在意是减少内耗的关键。
人们应该更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和看法。这样可以避免因为迎合他人而牺牲自己的情况发生。
关键观点3: 学会拒绝和表达自己的需求是减少内耗的重要方法。
人们不必为了满足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和需求。学会拒绝和表达自己的需求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压力和内耗。
关键观点4: 自我反省是好事,但过度反省会导致内耗。
人们应该适度反省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但不必过于苛责自己。过度的反省只会增加内心的负担,影响情绪和心理健康。
关键观点5: 中年人的生活方式应更注重自我需求和感受。
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们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感受和利益,而不是一味迎合他人。这样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保持身心健康。
正文
前阵子,重温经典喜剧《家有儿女》,当中有个场景让我很是触动。
小雪的父母虽然也不大情愿外借,可两人又实在不知该如何拒绝。
邻居走后,父母一脸崇拜地看着女儿,好奇她为什么能毫无负担地拒绝别人?
面对别人的请求,明明心中也不甘愿,却因为害怕驳了对方的面子,又或是让对方失望。
哪怕也想过千万套拒绝的说辞,可到了嘴边又只剩下一句“好的”“我可以”。
可事后,又开始后悔自责不已,怪自己没有拒绝的勇气。
生而为人,其实我们并没有义务让所有人都满意,纵使你再随和好相处,也无法让每个人都喜欢你。
把别人的感受和情绪看太重,最后只会让自己变得难受。
她说,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可以尽力周全彼此,但顺序一定是要优先满足自己,否则,心里就会滋生源源不断的负面情绪。
是啊,那些委屈的心情,可能一时之间不会造成什么致命的影响。
但会一点一滴郁结在我们心里,长此以往,终将压得我们喘不过气。
无论对方是什么样的身份、地位,又或是你们之间有多么深刻的情谊,只要你内心不愿意,你便有拒绝的权利。
当你活成一个“不太好说话”的人,不再把旁人的感受置顶,凡事优先自己。
网络上,曾有个热门的话题:“什么样的人活得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