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随着中国演出市场的升温,中国票务市场涌现出了一批新生代票务公司。近日36氪独家获悉,演出票务平台“牛魔王票务”(以下简称“牛魔王”)在完成DCM的A轮融资两个月后,再次获得由经纬中国领投、南山资本跟投的A+轮融资,A轮总融资额超一千万美元。
“牛魔王”是一家针对二级票务市场的票务平台,连接黄牛链条中最顶端的资源型黄牛以及终端消费者。创始人崔杰夫告诉36氪,“牛魔王”就像是一个证券交易所。首先门票本质上算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有价证券,门票具备流动性,以及价格的波动带来的风险性;其次,门票的清算和交割都在平台上进行;最后是其采取的多渠道供票竞价机制,能为终端消费者自动对接票价最低的渠道。这三个特征赋予了“牛魔王”浓郁的金融色彩。
创始人崔杰夫曾任职摩根士丹利,是该公司全球证券交易系统的主要设计师之一。具有金融背景的他认为,要在票务领域做大,团队能力除了在互联网和票务方面要强,金融能力也要强。另外据悉,原StubHub中国区的技术负责人已在近期加入“牛魔王”。
崔杰夫表示,“牛魔王”的模式更接近B2B2C。第一个B是指持票的卖方,即黄牛或票务公司;第二个B是指“牛魔王”这个交易平台;C是指终端消费者。所有门票都需要先送到平台,由平台验明为真票后再发给消费者。这样的模式虽然运营重,但鉴于演出门票的特殊性,其仓储物流的成本低,规模效应强。而在不会增加太多成本的情况下,B2B2C的模式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从消费群体来看,去看演出的人会更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会更高。
黄牛一直是票务市场的灰色地带。谈及政策方面,崔杰夫坦言,市场的确不是百分百没有政策风险的。由于每场演出门票的供给量是确定的,只能通过价格调节消费需求,因此长期存在的黄牛,对票的流通发挥很大的作用,这对整个行业是有正向价值的。而“牛魔王”要做的,就是去掉中间环节,剔除黄牛链条中对用户有害的元素,把更
多的票送到有需求的观众手里,把整个行业阳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