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 地缘分歧
国内VS海外观点:
国内投资者对贸易摩擦缓和更悲观;
海外则认为若特朗普上台会优先"做交易"而非"国家安全",尤其关注"惊喜因素"(如取消芬太尼可能大幅提振市场)。
5. 中国资产=对冲美元利器?
共识:
中国市场和美股相关性低,在当前环境下是分散风险的好选择。加上中国持续放水,港股被视为吸收流动性的最佳入口。
6. 经济与消费:底部缓慢复苏
分歧领域:
地产(数据波动大)、银行(业绩指引平淡)、消费(仅旅游、小件商品、国产IP等细分增长明确)。
关键预期:
虽然复苏慢,但"最坏时刻已过",企稳信号让投资者不再继续减仓中国。
在当下内需不振,对外贸易又存在巨大不确定性下,当下市场主要的投资机会,基本是以下几大类:
1、高股息红利。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国内经济转型需要时间,逆全球化也只是刚开始,在全球及国内缺少明确增量情况下,意味着整体成长是相对稀缺的。在这种背景下,高股息红利资产会一直有绝对收益,同时保险、社保等定价资金会一直买,这也是为什么国有大行等一直涨不停的原因。
2、代表未来的相关产业叙事,比如AI、人形机器人、超控核聚变等。
正是因为全球缺少新增长点,大家都在抢夺分蛋糕,这才使得那些能够代表未来的产业趋势是那么迷人,所以即使是讲故事阶段,也会有足够多的人会信,会参与。
具体到AI、人形机器人等,现在都不能说会是下一轮产业革命,但是只要未来预期在,产业发展又一直持续向前,那么相关板块行情就会一直此起彼伏。这类机会主要集中在港股的互联网及科技龙头、以及A股做配套的相关中游制造业。
3、新消费。
现在国内最大压力是内需不足,那么如果出现一些新业态,能够脱离传统消费分析框架,创造新消费需求,打开新的增量市场,这类企业也会有比较大投资机会。具体新消费把握的关键,我们近期也有详细聊到,主要是能够带来情绪溢价,精神享受。
4、品牌出海。
内需不振,出口就成了未来最重要增长点之一,而且经过这么多年发展,我们的制造业能力已经非常成熟,可以生产出非常精美,且高性价比的优质商品。不过如果只是出口同质化产品,仍摆脱不了同质化内卷的压力,光伏、储能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未来企业出海要想大有作为,能够讲好中国品牌、中国故事,就变得极为重要。事实证明,配合我们强大制造业生产能力,我们已经完全有能力向外输出中国品牌,带来商品高溢价,比如泡泡马特、名创优品、比亚迪、零跑汽车、宇通客车、黑神话悟空等。
5、卡脖子环节的自主可控。
这个也比较容易理解,从美国角度,全球高利润的细分市场就那么多,如果你们中国人都能做了,那么美国商品将不再有任何竞争优势。高技术行业的竞争优势消失,也会带着美股崩坏,美国加速走下坡路,虽然长期看最终结局无法避免,但是在这个过程,老美肯定会无所不用其极,以延缓我们的技术进步,所以持续加大围堵封锁,一定是必然,这也是美国不同派系的最大共识。
具体我们而言,向更高技术、更高利润环节产业升级,一定是必然,如果只是靠一些赚辛苦钱的制造业,也不可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而且当前内需不振,又缺乏新增长点情况下,加大对卡脖子环节的支持力度,也是财政少有能够继续加大刺激支持的方向。
6、黄金、铜油等。
具体资源品种要具体分析,不过这些方向供给端都相对刚性,决定了商品价格下限,需求端只要稍微一增长,可能就会有比较大价格弹性。比如过去两年的央行购金,就是金价大涨的重要驱动。另外从金融属性,美元滥发,货币逐渐津巴布韦化,这些也都会带来实物资源的长期价格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