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新三板的发展对于我国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新三板的发展情况却不容乐观,面临好企业转板、流动性严重不足、券商做市动力不足、挂牌企业数量下降等困境。目前新三板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上述问题不得到解决将使新三板逐渐丧失发展动力,甚至成为名存实亡的交易所。而新三板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则需要更多的制度改革,释放更多改革红利以迈过当前的发展困境。
新三板困境:转板增加、挂牌减少
新三板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消除单一层次资本市场的局限性,并完善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体系。新三板为创新型、创业型、科技型的中小企业开拓了融资渠道和股权流转平台,同时还将增加直接融资,改善企业融资结构。2017年2月,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监管工作会议上指出,新三板需要优化分层的制度和办法,新三板既要有苗圃功能,又要发挥土壤功能,让一批创新能力强、诚实守信、市场前景好的企业,“能够转板的就转板,不愿意转板的就在新三板里面绽放”,并提出将新三板建设成为“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又一道风景线”。
具体的,新三板的土壤功能是指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交易平台,促进新三板企业的发展;苗圃功能是指为创业板市场、主板市场输送更多的优质企业。土壤功能与苗圃功能存在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辩证关系,土壤功能是苗圃功能的基础,新三板只有具备培育优秀资产的能力,才能够为创业板与主板输送更多优秀企业。
而目前新三板却呈现二者的失调发展:一方面,谋求转板的新三板企业不断增加,新三板成为IPO最大的后备军。据统计2015年至2017年5月新三板共有485家企业宣布启动IPO进程,2017年1月至5月,共有182家企业宣布启动IPO。另一方面,新三板挂牌企业增速不断下降,2015-2016年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的月度复合增速为7.65%,而2017年1月至5月这一数字陡降至1.83%,还有近80家企业在挂牌半年内就摘牌。同时,2016年下半年以来,新三板市场上做市企业的数量出现下滑,2017年一季度,新三板做市企业从年初的1653家回落至2017年6月的1559家。 2017年4月之后,新三板做市指数处于下降区间,也反映出做市券商做市意愿下降。新三板成交量波动较大,未呈现持续上涨趋势。
新三板困境的症结根源:流动性堪忧
企业在新三板中成长受限的关键原因在于流动性。从交易量上看,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创业板成交金额为187618.50亿元,中小板成交金额为284709.31亿元,新三板创新层成交金额为1140.33亿元,仅为创业板的0.61%、中小板的0.4%。而新三板创新层企业数量(1393家)则远高于创业板(646家)和中小板(851家)。从交易活跃程度上看,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新三板创新层整体日均换手率为0.91%,远低于创业板的日均换手率4.93%和中小板的日均换手率3.56%,换手率指标表明新三板市场成交活跃度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