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报》官方微信。最具影响力的市场化财经媒体,下辖纸质版、经济观察网、研究院、电子版、音视频、微博、微信等全媒体矩阵,并主办中国最受尊敬企业、中国杰出营销奖、中国蓝筹地产、观察家年会、可持续发展在中国、中国最具创新企业等系列品牌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经济观察报

北京欢迎李菊仙

经济观察报  · 公众号  · 财经  · 2025-05-18 14:2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每次上门清洁大约两三个小时,她要不断腾挪物品、蹲起弯腰,还要笑脸应对客户的投诉和指责,有时甚至需要返工。旺季时,她1天能跑4家。


为节约支出,她和丈夫住得很简陋。她曾合租过没有暖气的地下室,也和5位工友以打地铺的方式蜗居在小房间里,还数次因政策要求被临时通知搬离隔断房。


近几年,手头宽裕些后,她和丈夫租了一间每月2300元、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次卧。


为什么50岁依旧留在北京?她说:“回四川老家,很难再找到收入这么高的工作,北京机会多。”


李菊仙是这座城市30万家政工的典型一员。多家北京家政公司负责人描述了这些人的群像: 至少70%超过50岁,95%以上为女性。


过去,她们是这座城市不请自来的过客。如今,这座城市郑重其事地打开大门,欢迎“李菊仙”们的到来和停驻。


3个部门、2份文件,北京市希望在未来3年,每年对接引导1万名家政服务人员来京就业。


过去若干年,中国城市的管理者热衷于引进各类高端人才,但最近一段时间,在促就业、促消费、惠民生的多重动机推动下,从部委到北京、杭州等城市相继出台了促进家政消费扩容的相关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吸引家政服务人员来城市就业。


在家政机构的管理者看来,吸引她们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留住她们。




需要“李菊仙”


近两年,北京红山缘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相当一部分客户的家政需求从全职居家护理向上门护理的小时工转变。该公司负责人毕建青说,因为很多客户面临经济压力,小时工的整体成本相对更低。


尽管需求有所变动,但毕建青所在公司的营收仍处于上升中。她表示,“一老一小”的护理成本主要由中年人负担,尽管这些家庭的收入出现波动,但护理服务支出已成为刚性支出。


毕建青说:“只要家政人员不挑活、肯吃苦,基本不愁找不到工作。”


近年,北京老龄化程度快速加深。2024年,北京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超过500万,占常住人口的22%以上。这一人口结构特点支撑家政服务市场不断扩容。


北京家政服务协会第六届副会长、北京爱侬养老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穆森表示,北京失能、半失能老人在护理、康复、生活照料等方面有巨大的服务需求,同时家政服务需求也逐渐细分化,包括陪诊、玻璃清洁、家电清洗需求等,因此家政行业的整体市场空间巨大。这些服务需求都将催生大量就业岗位。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如果人口流动不受制度性制约,高技能人才的集聚程度越高,对基础服务者的需求也会越大。以美国为例,每新增1名高科技人才,会带动5个就业岗位,包括1名律师、1名医生以及3名低技能岗位,如超市收银员、餐馆服务员、家政服务员等,带动的高低技能就业比例是1:1。(注:高技能和低技能仅是以学历为划分标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