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就像武志红说的:
“
听话,是一场代代相传的骗局。
中国父母最难意识到的问题是,亲子关系的本质,是对话和协作,不是控制和绑架。
”。
我想到郑渊洁写过的一个童话《驯兔记》,也是在控诉教育中的控制和绑架。
在皮皮鲁的学校里,服从老师的孩子会长出一双兔耳朵,老师的目标是要培养出全兔班,而家长也以孩子长出兔耳朵为荣。
无
奈皮皮鲁的不服从使他成为班级里最后一个没有长出兔耳朵的孩子。
父母的焦虑,老师的不满,逼得皮皮鲁只得带着兔子头套去上学。
全兔班诞生了,孩子却不再被允许有自己的想法。在听话教育中成长的孩子,他们不被允许做自己,长大后又如何相信自己的决定呢,他们只能顺从和讨好。
家长是否有想过,是我们折断了孩子的翅膀,却还责怪孩子不会飞翔。
强势的父母,
是在满足自己的掌控感
曾在知乎和微博上看到很多人在聊,有一个强势的母亲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些网友都不约而同的表示父母的强势让自己总是陷入自我否定,不会为自己据理力争,也非常敏感,会有戒备心。
当然最夸张的当属网上纷纷议论的“妈宝男”,这类男生从小就是在母亲的掌控中长大的,母亲为他包办了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虽然长大了,心智却不成熟。
想起曾经看过的一条新闻,一个30岁的男子在追尾后,谈论保险时竟是第一时间打给妈妈,而且妈妈在电话里竟然还责怪被追尾的司机害自己的儿子丢了好几张订单。
作为父母,你是否真的为这样的孩子感到光荣?
在孩子小时候,“全能”的你为他包揽了太多决定。
而你的 “全能”,其实是在找寻一种“我很棒”的价值感,但是你追求的价值感却是建立在孩子感觉“我很差”的基础上。
正如曾奇峰说的,如果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做主,那么就是在杀死孩子的生命。
父母要知道,你无法掌控孩子的一生,当有一天他挣脱了你的翅膀,他不会飞翔,只会发现自己的力不从心。
喜欢攀比的父母,
是在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之前有一档综艺《少年说》,其中就有个女生“控诉”父母从来看不到她的努力,还总是把她和年级第一做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