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和岛
正和岛,国内第一家专注企业家人群的高端网络社交平台,最低信任成本的人脉金矿。正和岛官方微信聚焦企业家的想法、干法、活法与玩法,每天有独家、新鲜猛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正和岛

官媒密集发声!“柴怼怼”们,该被“一锅炖”

正和岛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5-05-08 21:1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莫让“胖东来们”陷入“棒杀”“捧杀”泥潭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


短视频平台上,有“网红”质疑胖东来玉石的产品质量与暴利牟取。而后,河南许昌市场监管部门对胖东来开展日常检查,得出“平均毛利率不超过20%”“鉴定证书有效”等结论。 不少网友感慨,“胖东来没辜负信任”“权威调查终还企业清白”。


企业接受舆论监督,天经地义。一段时间来,有理“挑刺”、有据质疑,揭开了一些“网红企业”“头部主播”偷逃税款、虚假宣传的遮羞布,大家拍手称快。 但有些“网红”的监督批评,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博眼球、蹭流量的“碰瓷”。


无根据的“乱喷”“滥黑”横行网络,不仅给合法经营的企业造成巨大困扰,也会浪费行政等公共资源去澄清。 试想有关部门因流言而反复调查,疲于应付,是否还有资源和精力投入 正常工作? 受影响的岂非我们大家?


互联网经济,流量必不可少,但应“取之有道”。


“网红企业”、明星企业,往往是“秀于林”的那棵树,“棒杀”无异于毁坏秀林土壤。 在地方调研,一家新能源汽车明星企业工作人员感慨,“应对各类负面和不实信息已经成为他们的沉重负担”


如果一家企业因为做得好而走红,就必然经历网络中伤的“闷棍”,显然不公平不合理,更是一种不必要的消耗。 为这些企业营造更好舆论环境,帮助他们心无旁骛谋发展,是构建良好营商环境的题中之义。


但另一方面,“捧杀”也同样值得警惕。 企业再优秀,也不必在舆论场中捧得神乎其神,更不必和各类粉丝心态、极端情绪挂起钩来,好像他们容不得任何批评,这样反而可能害了这些优秀企业。


保持自信、客观心态,给予他们应有的鲜花和掌声,也理性看待他们身上的短板和问题, 与中国企业共同成长,这何尝不是更深沉的爱护与更大的支持。


惩治网络黑嘴不能靠企业关门相逼

(来源:微博@北京日报、@北京晚报、@长安街知事)


因被诋毁“卖玉石获取暴利”,胖东来近日十分闹心。创始人于东来更是直接下场,不仅在社交平台放出财报、毛利率、质检报告,甚至直言:


如果不让“柴怼怼”这种随意污蔑伤害他人的行为受到应有处罚,会主动关闭或永远离开胖东来这个企业。


面对该事件,许昌市市场监管部门对胖东来进行了检查,认定未发现违规问题。相关社交平台对网红“柴怼怼”封号一个月,并下架了相关视频。据悉,胖东来起诉“柴怼怼商业诋毁、侵犯名誉权”一案,也已在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


常言道“树大招风”,明星企业常常遭遇碰瓷诋毁。 尤其是在自媒体时代,涉企内容一直是流量富矿。不乏自媒体为博关注,“编黑料”“泼脏水”“带节奏”,搅起一场场风波。


至于维权,网络谣言案件的举证、立案、审理等流程较长,很多企业实在折腾不起。即便最终胜诉,这个“黑嘴”消停了,也保不齐其他“网红”又冒出来蹭热度,令企业心力交瘁。 这一次,于东来被逼得放出“关门”的气话、狠话,让大家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企业面对网络诋毁时的无奈与愤慨。


公众当然有评价商家的权利,但不意味着可以信口开河、恶意中伤。深扒一个个上蹿下跳的造谣侵权者,明面上将自己标榜成“社会良心”“民间嘴替”,实则心里全是上不得台面的“毒生意”。


比如,一些知名企业和企业家自带关注度,便有自媒体、MCN机构把其当作围猎目标,以泼污围攻博关注、求涨粉。也有人试图通过编造散布谣言讹取相关企业“封口费”,一些不法分子甚至专门成立公司,在多个平台运营大量自媒体账号,从炒作谣言到有偿删帖“一条龙”作业。 若敲竹杠不成,那就变本加厉“黑到底”。正常经营的企业,噤若寒蝉,不堪其扰,“黑嘴”们却赚得盆满钵满,岂有此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艾瑞咨询  ·  互联网慢病管理,突围点何在?
8 年前
九章算法  ·  免费讲座 | OOD 设计 & 面试真题讲解
8 年前
iWeekly周末画报  ·  以CDG为名的一场罗生门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