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年少时的情感纯真青涩却又不受控制,两个人的交流逐渐多了起来,但两个人都没有逾矩,只是说一起努力,说好考同一所学校。
后来这件事被男孩妈妈知道,家里所有长辈都来语重心长地找他谈心,两人的座位被分开,连多说一句话都是禁忌。
“关键是我俩真的什么也没干,我俩学习都很好啊。”
“后来听妈妈的话,学了金融,进了体制内,做了份谈不上有什么感觉的工作。现在27岁,又让我赶紧结婚,可我实在找不到当年那种感觉。”
在中国,早恋是一大禁忌,韩寒曾对“早恋”这一词做过驳斥:
“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早恋或者偷食禁果。无论什么样的年龄,只要双方喜欢,心甘情愿,任何的感情或者性行为,都是天赋人权,那是人类最大的权利,是不能被别人干涉阻止的。这就是我前卫荒唐的观点。”
然而,“什么时间,就该干什么事。”这句话被根植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
大学毕业之前就该好好读书,严禁恋爱;毕业之后就要快快稳定,成家立业,好像爱情是大棚里的蔬菜,只要你想要,永远都有。
这样的成长逻辑,让很多人还没有学会如何处理感情,就被送入婚姻。
据统计,中国单身人士已近2亿,有四分之三是男性,他们面临着比女生五倍还多的相亲压力。
尤其是春节期间,90%以上的人会进行相亲,56.7%的人将相亲超过8次甚至是10次。25岁单身族相亲压力达到峰值,90后单身族压力最大,因为他们已经进入了传统认知中结婚生子的标准年纪,无时无刻不受到来自家长亲朋的催逼。
而根据中商商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离婚大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国新婚558万对,同时有185万对离婚,高达33%。而离婚原因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一方出轨、家庭暴力、性格不合。
为了符合“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标准,多少人被绑架进婚姻的围城。没有经过磨合,就草草选择在一起过一辈子,这样的婚姻如浅滩之船,遇到些许风雨就会搁浅。
有一个豆瓣小组叫“从没谈过恋爱的人”,小组成员有十五万之多。
它是这样描述的,
“不知道自己是爱过还是没爱过,被爱过还是没被爱过,好像记忆里,有人疼过,也疼过人,可就是,没有明明白白恋爱过。”
循着“什么年纪就该干什么事”的规则,那些本可以自己体会、经历、成长的机会被剥夺了,就再也不可能重来。
△
“别瞎折腾”。
不止一次听过这句话。
“你现在的工作不是很好吗?别瞎折腾”、“你都四十多岁的人了,瞎折腾什么呀?”、“女孩子家,结婚生子最重要,听话,别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