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陆九渊在“陆王心学”体系里的地位是开创性和引领性的,可以说如果没有陆九渊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就没有王阳明的“吾心光明,亦复何言”。
其实从学术底蕴和思想深度上来说,陆九渊和王阳明二人的境界是不分伯仲的,但是两人在社会大众中的知名度却判若云泥。
“王阳明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实是来自媒体编辑们对于他的包装与阐释迎合了当下普通读者的心理需求。
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聊一聊,和王阳明同样重要、却不太知名的陆九渊吧。
我国“二十四史”中的文化名人,似乎人人都是天资聪颖,少年英雄。
但是陆九渊的勤学好问却出了名的“早”,根据《宋史·陆九渊传》记载,陆九渊三岁多的时候,
“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
遂深思,至忘寝食”。
一般人三岁多的时候,还在地里玩泥巴呢,可人家陆九渊就已经开始操脑筋地思考宇宙的终极奥义了。
后来“及总角,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
然后等到陆九渊长到10岁左右,他的天资已经明显异于常人了,所以周围的亲朋好友都特别地敬重他。
一个天生智商高、又喜欢学习和思考的人,注定要成为文化大家的。
所幸的是,陆九渊也不负众望,年纪轻轻便把《
大学
》、《
中庸
》、《
论语
》和《
孟子
》这四本儒学典籍掌握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
更难得可贵的是,他在阅读四书五经的过程中,并没有人云亦云和亦步亦趋,而是加入了自己的理解。
最终,陆九渊凭借着自己对于儒学典籍的选择性解读和创造性阐释,开始了我国儒学的新路径,为后世学者王阳明等人的思想论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就好像著名的国画艺术大师齐白石先生所说的那样: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纵观浩浩汤汤的儒学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那些能够在历史上留下自己姓名和足迹的“大咖”们,大部分都是儒学的改良者和创新者。
无论是先秦时代的孟子,还是宋代的陆九渊和明代的王阳明,他们都通过开启新路径和提倡新方法等手段,促进了儒学的自我革新,使得历史悠久又扎根民族传统文化的儒学思想在不同的时代都具备旺盛的生命力。
不仅仅是儒学,其实我们生活里的方方面面,都呼唤着改良者和创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