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科院改进院士遴选机制后首次进行的院士增选情况。通过严格管理和监督,取消了存在违规问题的候选人资格,并处理涉及有效候选人的重大举报线索。改进选拔制度,杜绝打招呼现象,选拔过程更加公正和严格。同时,增加了院士退出机制,旨在让院士称号回归纯粹的荣誉性和学术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首次院士增选意义重大
作为中科院审议通过改进院士遴选机制后的首次增选,此次院士增选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观点2: 加强管理和监督
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的文章透露,在候选人公示阶段取消存在违规问题的5名候选人资格,并在院士大会期间处置涉及有效候选人的重大举报线索。
关键观点3: 改革带来的直接影响
改革带来的最直接结果是使得今年的院士选拔“宁缺毋滥”,缺额创下了历年增选中的最大纪录。
关键观点4: 改进选拔制度,杜绝打招呼现象
本次院士增选禁止说情打招呼,违规者将永久取消参选资格。选拔过程分为两轮,第一轮由外部同行专家评审筛选出增选名额的候选人,第二轮由院士进行投票。
关键观点5: 增加院士退出机制,保证队伍纯洁性
增加院士退出机制旨在摘掉院士“终身制”及其附在头衔上的利益与光环,让院士称号真正回归纯粹的荣誉性和学术性。
正文
然而,这次结果与计划名额相差甚大。其中,中科院计划增选名额为79名,实际当选59名,比例约74.7%;工程院计划增选名额不超过90名,实际当选74名,比例约82.2%。
缺额为2009年以来历次增选中最大,结果无不表明,我国的院士选拔迎来了历史最严季。
2022年9月,中央深改委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要以完善制度、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提高院士遴选质量,更好发挥院士作用,让院士称号进一步回归荣誉性、学术性。
本次院士增选首次明文禁止说情打招呼,违规者将永久取消参选资格。
选拔分两轮,第一轮改为外部同行专家评审筛选出增选名额120%的候选人后,由院士进行第二轮投票。不论是院士还是同行专家,均独自评审、独立投票,大大减少候选人与投票人、投票人与投票人之间的接触交流。
参加评审的外部同行专家管理最为严格,
每名投票人都需要上交手机、闭门不出,也不能进行交流,审阅候选人的材料后,独立进行投票,“据说饭都给你送上来的"。
院士在投票时均需要独自评审、独立投票,有效减少了选举期间“说情打招呼“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