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这一场地震其来有自。过去几年,网络大电影的发展低调而迅速,截至2016年底,全网网络大电影数量已突破3500部。更令网剧、网综等其他业态艳羡的是,由于用户在线下线上都有“付费观影”的习惯,因而网络大电影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一起步就直接进入了付费模式。真金白银的收入立竿见影,因而,不管是制作方还是平台方,都对这一新兴业态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但也正由于网络大电影付费点播、票房分账的盈利模式,点击量便成为了一部网络大电影的“生命”。为了追求点击量,有的制片方便动起了歪脑筋,而平台方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网络大电影的乱象由此而生。
简单说来,网络大电影乱象有三类。首先是
一味迎合感官刺激
。有的网络大电影片名就散发着浓浓的低俗气息,内容更是低级趣味、庸俗不堪,让人不忍直视。还有的,借着僵尸、鬼怪、变态、灵异等元素博取点击,内容空洞,格调低下。二是
粗制滥造
。部分网络大电影的剧情东抄一点、西抄一点,杂乱拼接,演员表演分分钟出戏,画风浮夸、特效五毛,有网友戏称说,此类网络大电影“有侮辱观众智商之嫌”。三是
同质化严重
。短期内某种题材的点击率高、收益好,那么就一窝蜂地跟风投拍,造成部分网络大电影从骨子里都长的一样。不仅抄袭热门IP,还互相抄袭,无论是剧情、画风、人设还是价值观等方面都让人感觉雷同、缺乏新意、换汤不换药。更有甚者,自以为是找到了捷径,专门蹭院线电影的“IP”,院线电影热映之时,总会有山寨的《道士出山》《我就是潘金莲》之流在网络平台招摇吸睛。
付费网络大电影的前6分钟为免费试看,为了吸引网民付费,制作方也是各出奇招。有的网络大电影在这6分钟内极尽“三俗”之能事,将庸俗低俗媚俗之态展现到淋漓尽致;也有的网络大电影在这6分钟内摆出一幅良心品质的样子,而用户付费之后却发现全片逻辑混乱、毫无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