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黄女士身高1.55米,她的丈夫秦先生身高1.65米,两人都偏矮,所以夫妻俩一直很关注儿子的身高。
小秦出生之后,和同龄人比起来个头并不算矮,根据中国儿童身高百分位数标准值,
13岁1.57米的他和1.59米的标准值也相差不多,但黄女士还是发现了问题——12岁这一年,小秦只长了四厘米。
那时候的她已经有了带孩子去看医生的打算,但这个想法很快被自己否决了,“孩子马上要中考了,就怕治疗起来太费时间,就没带他去医院。”
在这一年的备考时间里,黄女士
隔三差五就为小秦准备各种补品,每天放学回家,小秦都得吃上一碗燕窝或者人参汤,在花钱买补品方面,黄女士一点都没有心软,
在她看来,这不仅能帮助儿子更有精力学习,还能让他有足够营养在身高上“蹿一蹿”。
初三这一年,小秦被养成了一个小胖子,他的学习成绩没有让爸爸妈妈失望,考上了当地的重点中学,
可这一年的身高却连两厘米都没有长到。
在当地医院拍片看了看骨龄后,医生连连摇头,
“没有长高希望了。”
这时才发现问题严重的黄女士,来到杭州就医。“看看小秦的骨龄片子,骨头间的缝隙只有一点点了,我们尽全力,
也只能让他再长1厘米。
”梁黎说,小秦属于性早熟,骨龄闭合得很早,而最可惜的是,他的妈妈错过了让孩子长高的关键时期,“
如果一年前就到医院,或许还有长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