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注:本文所涉及个股或者公司仅代表与产业链或交易热点有关联,本文所引述的资讯、数据、观点均以展示为目的,不构成投资建议,个股层面请参照东吴证券研究所各行业组所推荐标的。
-
-
1.1.1.
央地政策密集加码,“低空经济元年”正式开启
2024
年“低空经济”纳
入政府
工作计划、相关行政法规正式实施,地方政策补贴配套出台,可谓“低空经济元年”
。
低空经济在初期阶段主要集中在军事特定领域,而民用方面受技术制约,则以低空旅游、农业工业的探索性应用为主。
2010
年“低空经济”术语正式提出后,
10
余年来受益于我国无人机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与持续降本、低空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以及监管层面的不断探索,“低空经济”发展得以提速。
法律法规与监管政策面
,
2023
年中央层面颁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并于
2024
年起正式实施,
2024
年初深圳在低空经济产业立法上“先行先试”,公布全国首部低空经济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低空经济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
产业规划与支持政策层面
,
2021
年,“低空经济”首次正式写入我国国家规划——《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在
2023
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两会刚刚发布的
2024
政府工作计划当中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一部分,两度出现在政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工作任务当中,足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
2023
年
12
月《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
2024
年
3
月
7
日《珠海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
发布,
大湾区地方政府先行从培育低空经济产业生态、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支持产业要素供给、完善产业配套环境等角度给予“真金白银”的财政补贴,产业发展支持力度空前
。
-
1.1.2.
我国无人机产业全球领先,大湾区优势尤为明显
我国低空经济成长迅速,在无人机领域领先全球。
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杨岭曾表示, “我国凭借产品多样性、设计领先性以及价格优势,已成为全球民用无人机的主要生产制造国家。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截至2022年,我国无人机年飞行量已超过2000万小时,民用无人机注册数量高达95.8万架。
其中粤港澳大湾区为我国无人机发展“排头兵”。
《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依托,突破无人机专用芯片、飞控系统、动力系统、传感器等关键技术,做大做强无人机产业,政策支持引领下,目前珠三角区已经形成以广深为核心、初具规模的低空经济产业聚集区。
截至2023年底,深圳消费类无人机在全球市场占比达74%,工业级无人机在国内市场占比约55%,现已成为全球民用无人机最主要的生产基地。
-
1.1.3. 飞行汽车应用不断扩展,或为低空经济打开“万亿”成长空间的关键
低空经济的发展壮大与其下游应用的探索与扩充密不可分,如正在开启低空智能交通的新通航时代的飞行汽车(一种eVTOL),目前在部分领域已实现商业化,且亦有潜在场景可供挖掘。
今年2月27日,全球首条eVTOL跨城跨湾航线试飞成功,将原本约2小时的地面车程大幅缩短至20分钟,可见其在民用城市场景中有潜力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实现“增质提效”的目的。eVTOL即“纯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可分为传统的eVTOL通航飞机、eVTOL民航客机,以及面向低空智能交通的eVTOL,后者通俗地称作飞行汽车。飞行汽车比飞机飞得低、比汽车速度快,并且无需借助传统机场和跑道,可以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飞,不仅能用于娱乐观光、空中通勤等日常消费/工作场景,还有望凭借其运行速度和卓越的负载能力在救援服务等应急领域发挥显著作用。
长期看,我国低空经济有望成为万亿级别蓝海市场,而飞行汽车可能是撬动“万亿”空间的关键环节。
根据云图智行披露信息,2022年中国低空经济行业市场规模为2.5万亿元,中央在十四五规划发布的《国家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中明确,
预期到2035年国家低空经济的产业规模达6万亿元,10余年时间约有3.5万亿元增长空间。
而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飞行汽车动力研究中心主任张扬军进一步对市场规模进行了划分,提出“消费级无人机的产值在百亿规模,工业级无人机的产值在千亿级规模,属于‘低空经济’的初级阶段;
而交通级无人机(即飞行汽车),将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到达万亿级以上的高级阶段,因此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
”
根据张扬军分析,现在低空经济的引领已经由消费级无人机变为工业级无人机,在2030年左右eVTOL即飞行汽车增速将
超越工业级无人机并以指数级趋势主导低空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