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瞭望智库
2015年底,新华社获批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首批10家国家高端智库试点之一。瞭望作为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是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与先期成立的瞭望智库一体化运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瞭望智库

一个身份证号就有6种填报要求?基层“为表所困”如何治

瞭望智库  · 公众号  · 政治  · 2025-05-21 07: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为表所困”乱象多


记者调研发现, 数量多、要求异、反复填的报表一度困扰基层干部,影响基层治理。


——每半个月换一次墨盒,基层干部“困”在表格里。一位负责社区高龄补贴的工作人员见到记者时,拿出厚约三指的一摞“社区居民基本信息登记表”说,这是过去一个网格的日常报表量,而社区有8个网格。随着数据累积和更新,纸质报表多到柜子放不下。“过去,单位打印机每半个月要换一次墨盒,两年多用坏三台打印机。”

类似情况并不鲜见,中部某县大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2023年以前,当地乡镇平均每年填写204种报表,如今压缩到127种,压减率37.7%。

“过去半数以上时间用在填表报数,有的同事年龄大电脑不熟练,要花更多时间。”一位社区干部说,平时被“困”在表格里,有时入户走访只能在下班后或周末,被居民误解为“应付”“做秀”。

——居民身份证号填法要求多达6种,“有多少项指标就有多少种表格”。 不同部门对报表要求不同、标准不一,进一步加重了基层负担。有受访社区干部称,以前填写居民身份证号有6种填法,有的要求填写完整,有的要求隐藏中间6位数,有的要求隐藏最后8位数等。

“除姓名一栏,其他项目时有变化,就连家庭住址填到单元还是户号,一些部门过去都各有要求。有多少项指标就有多少种表格。”一位社区干部说,有时没有表格模板,甚至要自己绘制。

达不到报表要求,就得重做。“有时为了一个标点,反复折腾。”某县小学三年级的年级主任说,以前不同部门要求报送学生出生年月日,有的要求数字用斜杠隔开,有的要求用点隔开,有一次手工重新调整了近百人的表格。

——上午发通知下午就要交,类似内容重复填写五六遍。“哪怕相同内容,向这个部门报完,又要向另一个部门报。”一位基层干部说,以前上级部门间数据不共享,她曾经给不同部门重复报送了五六次信息。

繁重重复的填表报数,让基层干部疲于应对,有时只能“应付了事”。 有受访干部反映,今年5月的一个星期五,临近下班时接到上级部门要求报送数据和材料的通知,涉及8个方面,第二天下午就要上报,办公室6个人只得连夜加班发通知收集、统计。

过去有的报表上午发通知,下午就要交。一些基层干部为应付此类不合情理的任务,只得“统计加估计”,凭经验估报数据。村级数据报送有写在纸上拍照的、有在微信群语音报数的,数据可能不准。基层干部认为,填报的数据如果失真直接影响基层治理效能。

2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