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视觉志
你陪着我的时候,我没羡慕过任何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视觉志

这个把爱因斯坦征服的中国男人,活了112岁做成一件大事,让国外集体膜拜,但国内却鲜为人知……

视觉志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8-01-16 21:1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如果没有他,或许我们现在还不能用拼音,在电脑端、手机端顺畅地打字交流;


如果没有他, Beijing北京 还只能念作 Peking ,J iaozi饺子 还只能念作 Dumpling;


如果没有他,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门槛,要比现在高一大截。


总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 是他,促成和完善了拼音体系,让汉语真正走向了世界。


(图片来源:Google)


周老这一生,充满了传奇。


活了一个世纪 体验了中国近百年的所有进程,经历了满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新中国四个时期,堪称 “四朝元老”


交友广泛 ,和老舍谈笑,和周总理通过话。他还是为数不多的,曾与爱因斯坦谈笑风生的中国人。


他身上有太多 标签 :作家沈从文的连襟、才女张允和的丈夫、经济学家、语言学家、文字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


1906年,周有光出生于清朝光绪三十二年。


(图片来源:网络)


他的曾祖父曾是清朝官员。咸丰年间,太平军攻破常州,曾祖父投水自尽。


十岁时,全家迁居苏州,周有光进入了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也就是洋学堂;


读中学时家道中落,周有光靠着姐姐朋友接济的学费,才得以继续读书。


好在他天赋异禀,顺利考取了上海圣约翰大学。


上海圣约翰大学旧照


当时的圣约翰大学,要求学生只能讲英文,还有打字机,沟通起来很方便。


但是中文没有打字机,也没有统一的拼音标准。周有光随即意识到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国56个民族有80多种语言和地方方言,造成了很大的沟通障碍。


这使得周有光对文字改革产生了兴趣,主修经济专业的他,毅然决定辅修语言专业。


大学毕业后,成绩优异的他,却因为经济条件,只能选择远渡日本留学。


然而,上天跟他开了一个更大的玩笑: 学成归国后,恰逢抗日战争。


国难当头,他空有满腔抱负,却得不到施展。


周有光(右二)与家人的合照


在重庆躲避战火期间, 6岁的女儿 因为盲肠炎无药医治,不幸 夭折


2年后,儿子又被流弹击中,险些丧命,自己全家在逃难中历经生死保住性命。


1945年,抗战胜利,他回到新华银行任职,被派驻纽约,在华尔街待了3年,日子总算安稳了些。


这期间,他曾见过爱因斯坦两次。两个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相谈甚欢,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不谋而合,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彼此惺惺相惜。


他说,爱因斯坦的一段话让他记忆深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中国传媒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  小快手丨近期招聘信息汇总
8 年前
哥跟涨停有一腿  ·  7月19日反弹的不是股票是记忆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