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康熙在位的期间,对所有的皇子都不信任,唯独信任赵昌。因而赵昌也得到了别人的尊敬和讨好,无论在朝廷上还是后宫里,他都有一定的发言权。
康熙在位了六十多年,赵昌也陪伴了他六十多年,自两人幼时就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了,一君一仆,亦师亦友,康熙无论在哪里都会带着赵昌,就连处理政务也从不回避他。可惜后来康熙莫名其妙地驾崩了,而赵昌则被雍正处死了。这对君仆从此再也无法相处于世,无法给予彼此陪伴和理解了,赵昌作为康熙的贴身太监,也终随君而去。
奇怪的是,在历史上很难找到赵昌的资料,有人猜想这是雍正皇帝的人为干预。而且在当时康熙御用画师的日记里,仿佛隐藏着一些端倪,这个人恰巧对赵昌有些许记载。
他说当时康熙驾崩的夜晚,他听到了恐怖的求救声,当时的他只是一名传教士,也不敢去看到底发生了什么,结果到了第二天,一切真相也就浮出水面了。
接着雍正继位,他没有马上固权,也没有处理争位的兄弟,而是先将赵昌杀死,这实在是蹊跷。
康熙在位治国有方、重用人才。在康熙的晚年期间,他的身体并不是太好,曾有一次大病在床,持续了将近两个月之久。当时他全身浮肿,右手已经不能持笔,但他仍然用左手持笔批阅奏章,处理国家大事。
康熙不免悲从中来,他感慨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一直以来所有的事情他都是亲力亲为,如今却身体抱恙,始终放心不下国事,权利和分担一事,更不可草率,他觉得只有自己亲自操持,才能得以安心。
很多君王都很羡慕康熙拥有很多才华出众、出类拔萃的皇子。在平定噶尔丹的战争中,他的大皇子英勇善战、精于用兵之技巧,在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三皇子则好学,一腔知识满于怀,曾带领朝廷文臣完成了史书的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