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不断进步,活出精彩人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改变自己

信息茧房时代:偏见、撕裂与群氓

改变自己  · 公众号  · 学习  · 2021-05-06 17: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他人编织的信息茧房。

在古代,每一个村落都是独立的信息孤岛。村落之间除了官道外没有通行的道路,临界区域遍布高山、密林及河流,野兽出没,山匪当道。这是天然的信息茧房吗?

将古代村落沦为信息茧房的并非野兽而是君王。古代经济的主要生产方式是农业计划经济,中国是小农计划,欧洲是城邦计划。计划经济特点是稳定输出与计划配给。其前提是权力集中,统一指令,信息封闭,控制言行。古代君主不允许村民随意迁徙,打探信息,生在村里,死在村里,让本地的礼教、习俗构成的 权威信用体系 控制村民的言行。


随着文字、纸张、印刷、电报电视的问世,知识精英逐渐掌握了信息茧房的控制权。 世纪之交,互联网打破信息孤岛, 逆袭 知识精英。如今,技术精英借助算法悄无声息地夺权,给每一个人都量身订做了一个信息茧房。


美国反科技 狂人 希尔多·卡辛斯基曾在《工业社会及其未来》一文发出警告: 工业化时代的人类,如果不是直接被高智能化的机器控制,就是被机器背后的少数精英所控制。


在算法时代,你以为自己拥抱了知识的海洋,其实你看到的信息只是你想看到的,技术精英想给你看到的。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回音壁中反复地收听那悦耳的音符。


然而,这种舒适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认知黑洞。信息、方法论与智慧存在关联关系。信息是方法论的原材料,方法论很重要,但不是决定性的。 在信息茧房中,人们即便可以获得很多想要的信息,经过科学方法加工,也很难输出真正的智慧。


所谓真正的智慧,是指自然规律、人的行为规律以及思辨哲学。掌握规律靠什么?靠抽象逻辑。如何获得抽象逻辑?


数学就是一种抽象逻辑。自然科学依靠数学论证建立,现代医学的可靠性建立在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之上。在大数据时代,实证方法越来越流行,数据越多,研究越充分。这就是英国哲学家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不过,大多数人都没有能力通过数学方法来建立抽象逻辑。普通人只能使用经验归纳法来认识事物。这是一种成本最低的方法。比如,把家里养的动物归纳为家禽(家畜),野外跑的动物归纳为野兽。


但是,这也是一种极容易犯错的认识方法。比如,家养的狗跑到野外去了,是家禽还是野兽?为什么经验归纳法容易犯错?原因是经验归纳法容易建立形式逻辑,而不是抽象逻辑。


比如,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这是形式逻辑。一加一等于二,这是抽象逻辑。古代人看到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认为太阳围绕地球转。这也是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与信息茧房有什么关系?形式逻辑是不是信息不充分导致的? 信息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不管是定量分析还是定性分析,都不可能获得充分的信息。形式逻辑的错误更多源自信息源被控制,即信息茧房。


比如,你从小到大看到的天鹅是白天鹅,那么你容易将白天鹅等同于天鹅。这就是形式逻辑。如果你哪天看到了一只黑天鹅,那么你的思想可能要遭遇一场 黑天鹅 。当黑白天鹅都看过了,你才不容易陷入 颜色 的形式逻辑,从更本质的角度认识天鹅。但是,很不幸的是,黑天鹅全被我宰了。这就人为地制造了 幸存者偏差


在古代,每个国家、每个村落都是一个个信息茧房,人们在回音壁中不论怎样折腾都不可能建立抽象逻辑,不可能催生现代科学与制度。古代中国一次次地打破信息茧房,又一次次地重建信息茧房,而且茧房越来越牢固,最终与现代化渐行渐远。


其实,只要信息是自然流动的,即使存在信息不对称,人也可以在经验基础上建立抽象逻辑。 这就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 先验 认识论。经济学家米塞斯用先验来解释奥派的方法论。先验,其实是在经验基础上的抽象逻辑。


比如,在自由市场中,价格上升,需求减少。需求定律,可以通过数学论证,也可以通过从经验中抽离出来形成抽象逻辑。


科学家普遍反对定性、经验及 先验 ,推崇数学实证。后者更具可靠性,但是实证的假设,就是依靠 先验 得来的。


如果假设上犯了 形式逻辑 的错误,实证研究也无法得出正确的结果,如新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完全市场理论。很多不具备 先验 能力的经济学家、科学家,能够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但结果可能是错的,或者毫无价值的。当今世界,出色的数学家、统计学家很多,但是富有智慧的科学家、经济学家极少。


所以,关键问题不是定性或定量,不是证伪主义或 先验 认识论,而是如何建立抽象逻辑。 无法建立抽象逻辑的关键,不是信息不充分,而是人为设置的信息茧房。在信息茧房中,人即便可以获得特定的丰富的知识,也难以建立抽象逻辑。 有些人纵然满腹经纶、博闻强识,也只是个愚不可及的老朽。中国古代不乏翁同龢这样的 帝师 与大儒,但他们因为缺乏思辨哲学与智慧,无法将中国引入现代化。


在信息茧房中,形式逻辑占据统治地位,偏见盛行,盲目自信。古代地球人以地球为宇宙的中心,生活在自己的茧房中。玛雅人、印度人、罗马人、东亚人均以自己为地球的中心。他们建立了形式逻辑的知识,比如所谓的国学、西方经济学、东方心理学。真正的知识是抽象逻辑的知识,是没有国别、种族、民族之分的。不可能出现西方的质能方程式,亦或是东方的需求定律。


在瑞士伯尔尼的一次统计学会议上,当一个年轻人说到 经济学自然规律 时,德国学者施穆勒打断他说: 先生,并不存在任何的经济学自然规律。


年轻人反问: 先生,你知道伯尔尼哪里有吃饭不用付钱的餐馆吗?


施穆勒很不高兴地说: 没有,倒是有便宜的。


这位年轻人就是帕累托。


帕累托探索的是经济的一般规律,而德国施穆勒领导的历史学派是典型的形式逻辑学说,它建立在德国特殊论之上,最终导向了希特勒领导的纳粹运动。


信息茧房促使逻辑形式化,思维简单化,认知标签化,理论特殊化,导致人愈加封闭、自我、无知、偏执、傲慢、群氓。


这是一个更加不稳定的世界。一个个舒适的信息茧房里,暗藏着一股股盲目的社会洪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