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大学累积知识的时间段里,很多人并没有想好自己将来想要做什么,而大学教育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工作实际又是脱离的,这种脱离就很容易让一个人变的焦虑,因为,心里没底,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会干什么,也不知道将来一个公司需要我做什么。
我跟很多同行聊天时问过他们一个问题“你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吗?”不出意外的回答都是“没有”。
其实每个有些想法的人都希望自己来主宰自己的未来,主宰自己的工作,以及生活,但在安全职业规划这个问题上,很多人却是空白的,似乎大家都一致的默认为,能找到个高薪的工作,就算是职业规划了。
在中国改革开放接近40年里,从恢复高考到目前中国正在跨越的“十三五规划”,我们一直是在用跑的速度向前追赶,而
对于个人来说除了来不及个人规划、不懂得什么是职业规划以外,一切只是在单纯用一种简单、直接的衡量标准在评判职业的价值观
,比如直接用工资的高低来说话。
工资高就是职业被重视,工资低就是职业缺乏存在感
,这种简单粗暴的评判标准让那些一直处在低工资区间而又不满足现状的安全人十分焦虑,但对工资低的原因,却往往归咎于国家对安全职业不重视、企业对安全职业不重视,动不动就拿工资较高的欧美企业说事儿,你看看人家外资企业,你看看人家的重视程度,你看看人家的管理模式,
似乎“别人家的孩子”这种情节被完全移植到了安全这个职业上......
我认为这是片面的。
安全这行有个特点,它不像互联网行业的一些岗位一样,毕业一年就能当产品经理(听起来高大上的岗位,但实际上“产品经理”并不是我们了解的经理行政职位),毕业两三年就能负责一款互联网产品、负责数万人的粉丝社群、负责一个数人的运营团队。
而对安全这行来说它需要从业人员对法规的孰知、对安全技术的熟练应用、拥有扎实的安全理论,以及不错的管理技巧和方法,
说白了就是需要用时间去“泡”
,对于任何一个从事安全管理的人来说,短时期内就做到很好的程度几乎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
这对于刚刚走出校门,不知职业为何物,不知行业几多愁的小白们来说,缺乏对于职业成熟足够的耐心,等不来,又没办法很快做到,
这种既没经验,又没有学习动力,又没有未来的等待,就很容易产生职业焦虑
。
2、无法克服的“懒惰”,偶尔的努力连自己都感动不了
负责EHS俱乐部公众号的时间里,总是有同行不停的问我要各种资料,甚至有的同行还不无得意的截图给我看自己已经收集的好几个G,甚至是数十个G(数据存储单位:1G=1024M)的安全资料,我问他你收集这么多资料打算怎么用,他答“先存着,等用了再说”。而对于很多人的切身体会是,等用的时候,根本想不起当时有保存过这些资料,就如同那些收藏在“微信收藏”里的上百篇文章一样,
收藏即意为着浏览和学习到此结束,根本没有内化到自己的知识架构里
。
越是刚刚入安全职场的人越是喜欢收藏,我记得刚开始上班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手里工作中能用的着的东西实在太少了,每每干活时总感觉缺少这样、那样的资料,所以就拼命的收集、存档,但那时又不擅长整理和归类,缺乏对专业知识架构基本的驾驭能力,于是这种收集、存档、遗忘,再收集、再存档、再遗忘的“努力”路径,让这件事情失去了意义,
这种无效的努力除了看起来的忙碌,有时连自己都感动不了,但却周而复始的浪费着大量的自己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