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游戏葡萄
游戏葡萄:有前瞻、有判断的新锐游戏产业媒体。这里有关于游戏产业的深度分析、独家报道、交易资讯和热辣小道。投稿与商务合作邮箱: [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游戏葡萄

独立游戏黄金时代已到,细数中小开发团队四大出路|游戏葡萄

游戏葡萄  · 公众号  · 游戏  · 2017-04-14 22:0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我们不想学现在很多国产游戏一样,我们想表现出游戏最本质的乐趣。”柠檬酱工作室的Martin很坚持这一点,而且值得庆幸的是他们做的《无尽吞噬》至少获得了苹果的推荐。


而事实上,此时的市场环境对独立游戏、对中小开发者而言,都是极为残酷的。


“在成熟玩法的高收入领域想竞争,更多的就得拼大制作、大营销了,而这并不是我们草根创业者所擅长的,创新才是草根创业者的出路。”KooGame 的 CEO Eric曾如是坦白。


创新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天津艺卓的导师王曦用自己卖油画的资金,来支持学生和孩子创作游戏,但在他看来什么时候能做出来也是未知数。“我只坚信一点,做游戏和画油画是一样的道理,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可以临摹去学习,但正式的作品一定要是咱们自己的原创。只要他们保证这一点,其他的我都不管。”


这种信念并非空穴来风,椰岛游戏CEO Wesley也分享过他对海外独立游戏发展的见闻:“独立游戏在中国没有影响力,没有市场,基本上依靠与当前市场的妥协来生存。对比海外,独立游戏最终会对整个游戏界产生巨大的影响,从一种反文化的状态走向主流文化。”



一场无情的淘汰赛,活下来的中小团队才是赢家


怀揣对游戏初心的向往,经受着商业洪流的冲击,2015年有无数创业者沉寂、倒下、转型,在这种环境下,中小团队、创业团队,特别是开发团队,扮演者炮灰的角色。


瑶华 (化名) 从大一时就开始创业,第一个项目从打算做游戏,但由于经验的不足,很快夭折,合伙人各奔东西,他后来的创业项目也接连失败。这时他再会想起自己当初一心要做游戏的梦想,总结就是“我TM简直是疯了。”


这种疯狂充斥着整个市场,大量山寨产品遍地都是,从UI到玩法极其相近的快餐游戏,也迅速消耗着玩家的审美和精力,从而让绝大多数玩家放弃自主挖掘好游戏,只是遵循着应用市场的推荐,被动的接受新游戏。


应届毕业生Z君想做游戏策划,带着自己花两个月设计的手游策划案投出简历,在第一家公司的面试很顺利,但当他正要准备去实习的那几天,他突然被告知公司的自研部门被撤除了,暂时不考虑招研发人员。第一份工作就这样突然流逝掉。


尽管后来Z君也找到了游戏策划的工作,但研发随大流的做法,让他感觉根本不需要策划这个职业:“游戏策划就是个出卖梦想的职业。”


此时的市场环境下,想要实现梦想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最初以为只差钱就可以实现梦想,但是问题越来越多,时间越拖越久,投资人的耐性也就被耗光了。”D君虽然无奈,但也只能继续寻找新的投资人。


30岁的游戏行业广告公司从业者天一,他选择了连续通宵作战来透支自己的身体,然而很快心脏就发出了警报,他有可能将无法再从事高强度的工作了。他也很无奈:“这个行业不慢下来,我们就慢不下来。”



产品同质化,用户被动接受推荐的习惯,直接导致了拥有用户就掌控价值的格局,造就了渠道为王的壁垒,这是所有中小开发团队都难以跨过的门槛。加上不断白热化的大厂竞争,让更多中小开发者如履薄冰。


“中小型创业团队的寒冬论并未过去。”正如顽石CEO吴刚曾向葡萄君坦言的:“储备不足、刚刚成军、产品方向不明确或处于开发中,而开发出的产品在还没有面世就已经被市场淘汰等问题仍需高度警觉。”


好在的是,有了这种警觉意识,不少创业公司开始冷静下来,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发展。


在回答“创业公司是没法做大市场的?”这个问题时,Y2Game的CEO老木回答的很肯定:“对,根本没有办法。如果我们想要做一个长远的游戏公司的话,就只能去开创新型的游戏玩法。”


“思考比行动更重要,专注比勤奋更重要。当你确定了你的目标,这个时候不要贪多,特别是当你找到一个明确的核心竞争模式的时候,建议大家还是以专注为主。”优聚CEO李万鹏在总结自己的创业经历时,也显得更加谨慎和冷静。


同样的,商业的冲击也让独立游戏产生了一些变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