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底线思维
深度资讯体验,独家解读分析,政治经济学者每日提供深度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底线思维

5月份的两件事,联动着全球格局大洗牌

底线思维  · 公众号  · 政治  · 2025-05-27 12:2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打开地图,看中国车企在海外的整车厂布局,我们也会看到已经呈现出“南重西轻”的态势。可以说,无论是产还是销,南方国家的份额都在大幅上升。

一百年前是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农村包围城市”。而如今则是产业布局正在燎原,“南方包围西方”。

中国主流汽车制造商海外生产基地布局 图片来源:爱普搜汽车

如此长足的进步,却依然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在海外的市场占有率依然偏低。据统计,如今欧美日韩四方车企在全球市场依然有着巨大的市场份额,其中在欧洲和拉美占比达90%、东南亚占比为80%。以逆向思维来看,占有率越是偏低,可供我们去进行市场替换的空间就越是巨大。

参照丰田汽车70余年的案例,在海外建立本土化工厂,并且出口销量大于国内销量之后,也仅仅只是走完了半途,伴随着海外产量的持续增长,将推动车企走向下一轮长周期的爆发式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丰田汽车本土产量趋于稳定的1980年,当时的日系车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已经突破了20%,远高于如今中国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即使这样,都不存在什么“产能过剩”问题,相反在未来的四十年仍在持续扩张。

丰田汽车公司1950-2022年销量结构变化 图表来源:丰田汽车官网、招商银行研究院

此外,中国汽车出口的蓬勃,也是自主品牌的蓬勃。2024年比亚迪、长安、江淮出口的同比增速均超过45%,其中比亚迪更是高达71.8%。据盖世汽车和Marklines数据,到2024年7月时,中国汽车出口的自主品牌占比已经历史性地达到了81.5%。

如今国内出口排名前15的车企中,有11家是自主车企,包括奇瑞、上汽、吉利、长城和比亚迪。截至2024年7月时,美系车企的出口占比已经从2018年的22.2%滑落至10.5%,日韩系和欧系车企的出口占比较低,仅分别为5.2%和2.7%。

中国乘用车出口不同车系占比变化 图表来源:盖世汽车、Marklines、招商银行研究院

在出口规模和自主品牌提升的同时,出口均价也迅速攀升,2018年我国汽车的出口均价1.29万美元/辆,到2024年已经增长至1.83万美元/辆,这还是在大量经济适用车型推广后摊薄了均价。整车出口价格的提升,也意味着出口车型从中低端向高端的跃升。

因此,无论是从市场分布、替代潜力、自主品牌、附加价值还是历史经验来看,中国车企的出海进程非但不是饱和,反而只是开端。

只要中国汽车的市场推广与技术迭代仍在进行时,那么中国汽车产业就依然仅仅处于长周期爆发的前夜。在启明星都还没升起的时刻,西方国家所谓“中国产能过剩”的狼嚎,只不过是在暗夜下给自己壮胆。

面对中国汽车境外卖得比境内贵,照样席卷市场的壮阔,它们心知肚明,中国制造只会让它们自己产能过剩,让它们那些占据不该有超额收益的行业纷纷过剩。

说回我们自己,这种勃发不仅仅只是汽车一个行业的勃发,是一整个产业链的带动。据统计,汽车制造业每增加1个就业岗位,就会带动相关产业增加7个就业岗位。汽车行业的延展,不仅有我们所熟悉的零部件供应和物流运输,也包括了直观可见的智能电网、特高压、清洁能源,包括了动力电池、智能底盘、自动驾驶技术、人形机器人乃至飞行汽车……汽车正在从简单的交通工具进化为绿色、科创与信息化的集成终端。

此外,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售后服务市场也被充分带动,包括维修、保养、美容等,也随着汽车推广而迅猛发展。这对于中国当下的发展阶段意义格外重大,从形而下的商品端向着形而上的服务端延伸,既推动我国服务行业竞争力的增强,又带动“一揽子出海”布局的完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