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WEEKLY
有温度 有情感 有趣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WEEKLY

“PPT怎么还没滚出职场?!”

凤凰WEEKLY  · 公众号  · 社会  · 2025-05-21 09: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后果自然是生产出无穷无尽的幻灯片流——充斥着项目符号列表、模糊重点的动画效果,以及分散注意力而非传递信息的卡通插图[6]。

不过,PPT倒确实方便了一些领导“向上汇报”。由于幻灯片的模块化特点[4],Ta们可以轻松地将某几页幻灯片从一个文档复制并粘贴到个人文档中,作为量化自己工作成果的重要组成(PPT小偷/汇总大师)。

项目/工作进展是通过幻灯片的数量来衡量的,时间也是以幻灯片来计量的[4]。 部门/小组领导以PPT考核基层员工,高管却痛骂PPT华而不实,真正做PPT的基层员工有苦难言。

PPT美化+调格式,

世界上最浪费生命的工作任务

PPT做的好不好,常取决于领导的审美趣味。比如,A领导喜欢高级黑模版、B领导喜欢莫兰迪配色、C领导喜欢飞入飞出的动画效果,并坚称这样会增加会议的趣味性......

根据Canva公司2024年的《视觉经济报告》,92%的领导者期望从事非设计岗位的员工具备设计技能和知识[8]。 而真正做过PPT的人都知道,PPT就像一个黑洞,可以无止尽投入时间去包装和美化。

GFK公司的调查显示,17%的PPT是从零开始创建的,而绝大多数(78%)的PPT是基于已有PPT调整的[7]。 也就是说,制作者进行真正内容制作的时间短,基于已有PPT作优化的时间反而多。

基于已有PPT作优化,很容易让人觉得这能节省大量时间——“我们就修改一下上个月的PPT吧”。结果,重复使用旧幻灯片带来的问题可能比它解决的问题还要多。从旧PPT中查找幻灯片,然后要确保这些幻灯片的内容是最新的,接着还要更新使其符合新模版,极其耗费时间[7]。

使用PPT时消耗最多时间的三项低效工作 / [7]

除了设计排版,员工的大量时间用于调格式,而非专注内容优化。 根据GFK的调查,员工大约有40%(平均每月8个小时)的时间用于PPT的调格式(小型、琐碎、重复性的任务)[7]。

另一项对某组织战略制定过程的民族志研究,对一位项目经理的访谈表明:企业为战略会议做准备,往往侧重于确保图表都已备好。几个月的时间里,团队对一份PPT项目提案进行了相当大的修改,目的是 “使其符合格式要求,而项目的实际内容并没有改变,只是图表的问题” [4]。

有人说怎么不用AI?但真正使用就会发现,AI生成大纲往往不太行,章节、要点设计还得制作者完成。而即使是基于大纲生成的内容,也还需要制作者重新排版,修改字体,改颜色、放图片。当宝贵的时间被浪费在格式设置和手动编辑错误时,它会将资源从更具战略意义和潜在创收活动中转移开[9]。人员和工时的错误分配,可能会让企业付出巨大代价。

而即使耗时费力,很多人还是做不对PPT。 研究表明,制作者经常违反心理沟通原则。研究人员选取了140个PPT进行打分,结果表明,无论是严格还是宽松的评分标准,没有一个PPT被评为没有缺陷。最常被违反的3个原则是可区分性(材料过于相似难以区分)、有限容量(呈现过多信息)和信息变化(前后页信息呈现方式变化,实际传达信息无变化)[10]。

根据严格(深色条)和宽松(浅色条)标准评分的违反心理沟通原则的PPT百分比。A适当的知识;C兼容性;D可区分性;I信息变化;L有限容量;P感知组织;R相关性;S显著性;O过度决定 / [10]

PPT难做好,也很正常。 一方面,极少有研究能为设计PPT提供直接指导[10];另一方面,PPT是文本、图形、解释、软件功能和与观众实时互动的复杂混合体[11]。这对PPT制作者的要求很高,需要进行复杂的设计决策。例如,确保幻灯片清晰易读和信息结构合理。

一项针对PPT专业人士关于他们的报告所面临挑战的调查显示:最大的挑战是浪费时间,占24%,其次是自动化和可视化(各占19%),然后是设计灵感(18%)、数据质量(12%),以及其他挑战(8%)。 可见,制作引人入胜的PPT并实现生产力是一项需要平衡的工作[9]。

此外,市场上存在大量专业的PPT美化+格式调整服务,一些企业还设置了专门的PPT美化师/设计师岗位,其定价模式、供给需求也能从侧面印证制作高质量PPT需要投入显著的成本和专业技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