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我们将兼容并包,时刻为渴望知识、独立思考的人努力,共享人类知识、共析现代思想、共建智趣中国。欢迎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知识分子

第一个中美合作大学的物理研究所的故事 | PW专栏

知识分子  · 公众号  · 科学  · 2017-09-26 07:0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上海纽约大学的学生被授予两个学位——一个来自纽约大学,另一个来自上海纽约大学。这一独特的举措使得在上海就读的学生获取了前往纽约、阿布扎比或纽约大学的其他十几个研究中心学习一年的机会,而且学院也鼓励学生参与这些交换项目实际上,很多学生充分抓住这一机会,并选择在第三学年出去交流。

改革的思维


物理学家黄国祥教授于2012-2016年担任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主任,现为纽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联合物理研究所的中方所长。他认为,上海纽约大学的创立标志着中国正在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教育系统的改革。“我能感觉到华东师范大学非常渴望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但是纽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联合研究所的目标并不仅仅在此,我们希望能够促成更高水平的研究合作。” 黄教授在2012-2016年间担任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该实验室拥有大约20个高精度光学光谱的研究团队。

量子理论物理学家蒂姆•伯恩斯 (Tim Byrnes) 博士在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日本从事科学研究约10年,是联合研究所聘请的第一批全职教授之一。伯恩斯表示,华东师范大学在原子、分子及光学物理的优势——绝大部分来源于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吸引他来到上海。

伯恩斯教授是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同时在华东师范大学的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任职。“中国在吸引人才来华短期工作方面已经非常成功,但是全职来华工作的外国人依然比较少见,”他说,“这也是上海纽约大学与众不同的地方。”

伯恩斯不仅能像中国的教授一样申请中国的科学基金,他还在上海纽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拥有自己的实验室。

斯坦因补充说,这体现了华东师范大学的管理层对上海纽约大学的全力支持。“最有价值的资源是空间,能让我们在黄金地段的一栋楼工作,华东师范大学用实际行动表明了合作的意愿,”斯坦因说,“我认为这也说明纽约大学选对了合作伙伴,因为其他一些大学可能并不愿意提供空间。”

尽管上海纽约大学物理系的规模还比较小,但随着研究生课程的开设,其规模将得以扩大。“研究生项目对于纽约大学的合作大学来说还是新的,”斯坦因说。“但是没有一个好的研究生项目,就不可能建成一个成功的物理系。”

物理系目前还提供实习生项目,博士研究生可以来上海纽约大学进行长达六个月的学习,完成他们攻读博士学位的部分学习课程。根据伯恩斯的说法,这个项目“极其受欢迎”,学生们不仅渴望了解新的物理学研究,还希望进一步了解中国和上海。

“我们一直在努力举办各种活动,增强吸引力,”伯恩斯说,“这将吸引更多本科生最终选择物理。”

目前来看,预测这个处于发展初期的联合研究所能否成功还为时尚早,但毫无疑问,这个联合研究所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各方给予的承诺让我备受鼓舞,”斯坦因说。“毕竟,合作比独立更能让纽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做的更多。”


版权声明:

原文标题“A new approach”,首发于 Physics World ,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 授权《知识分子》翻译。中文内 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 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酱子工厂  ·  4分钟,太牛B!
8 年前
罗永浩  ·  浅金色版坚果 Pro 开箱照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