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多年过去了,才慢慢具备一点正常的雏形。
中国A股一开始是什么人买股票?是***员!那时候股票出来没有人愿意买,***员要带头买股票。然后赚钱了,开始有人愿意买了,再之后排队买股票,有行为逻辑么?其实是没有的。
然后,接着是庄股时代。
坐庄的大户忽悠买股票,再接着民间大庄被机构渐渐取代。总共二三十年的时间,每一代的操纵市场的人的逻辑都是不同的,你怎么可能通 过这些不同的行为人的行为去预测未来可能的行为逻辑呢?
虽然,每个国家都存在不同时候发生不一样的历史事件,但是成熟市场体系里,应 对不同的事件的反映基本上趋同了,而在中国却就未必。如果经济不具备周期性,那么股市就必然没有周期性。而在中国其实很大程度上,连一个周期都没有走完。
历史么有有循环,行为逻辑尚未可以归纳。
在的股市开始具备一点点投资价值了。但是我觉得还不够,中国股票历史上的主要参与者其实不是 散户,以后肯定也不是。散户的行为是集体无意识行为。不具备参考和分析的价值。
回到最后我们要看的是市场机构者和大量游资的行为逻辑分析,所以你们会发现 为什么国外很多市场交易量基本上都是一根直线,没有一定的事件,基本上没有成交量。那是因为,市场参与主体很理性,他们对一个股票的估值基本趋同,所以达成了均衡,也就固定在某一个价格上。所以,他们的行为逻辑是有预案和逻辑的,未来的中国股市的发展可以参考香港股市,但是需要时间。
很多人在喊中国十多年了,股市没有涨,所以必须涨。拿巴西、印度、俄罗斯来举例子,事实上A股和他们没有可比性,因为中国一开始的时候股市就是个畸形,明显虚高,中国股市的出生是肩负着历史使命出来的。其实股民都知道中国股市最早是给国有企业脱困而创造出来的,明显就是来套钱的机构,一堆没有价值的股票, 不断会被推高,
掩藏在背后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股票上市的管制。正因为股票的稀缺性,所以中国连个ST股票都有价值,因为具备壳资源。这种管制逻辑自然就催生出有中国特色的股票定价机制了。
我自己的理解,
决定股票价格的是对股票未来价值的预期,理论上股票的根本价值建立在未来通过股票分红产生的收入能对得起你股票的价格,但是在中国这种定价机制却发生了扭曲。
产生了一条逻辑链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