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职位,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是所有互联网人必备的,做互联网的人不能不懂产品,关注产品,改变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免费歌曲那么多,可为什么还有1亿多人花钱付费买音乐会员?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公众号  · 产品  · 2025-05-26 07:45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数字音乐时代用户愿意付费购买音乐会员的现象。虽然免费歌曲资源随处可见,但仍有超过1亿人愿意付费购买音乐会员。文章从用户习惯、找资源的成本、信息不对称、手机端的大平台模式等方面分析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此外,文章还提到了数字音乐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会,如平台如何平衡收费和给音乐人的分成,以及行业缺少引爆点等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数字音乐时代用户付费现象

文章探讨了为何在免费歌曲资源充足的情况下,仍有大量用户愿意付费购买音乐会员。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包括用户习惯的变化、找资源的成本、信息不对称以及手机端的大平台模式等。

关键观点2: 用户习惯的变化

70后、80后这代网民习惯免费模式,而00后、10后这代网民则对网络付费不再歧视。经济压力和互联网行业的普遍性收费影响了他们的消费习惯。

关键观点3: 找资源的成本

找免费资源需要花费时间成本,并且并非所有歌曲都能找到免费资源。因此,对于想要听特定歌曲的用户来说,购买会员可能更为方便。

关键观点4: 信息不对称

尽管网上能随意找到各种免费资源,但并非所有人都知道这一点。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数字音乐行业中很常见。

关键观点5: 手机端的大平台模式

智能手机用户的增多以及大平台模式的普及,使得用户更倾向于直接购买会员,而不是花时间去寻找免费资源。

关键观点6: 数字音乐行业的挑战和机会

数字音乐行业面临着平台如何平衡收费和给音乐人的分成、缺少引爆点等挑战和机会。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70后、80后这代网民的用户习惯就是免费,免费模式让网民的用户规模迅速增长,互联网应用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爆发。但00后、10后这代网民明显不同,他们对网络付费不再歧视。

一方面,他们的经济压力相对较小,自小的生活习惯就是该满足的必须满足;另一方面,是互联网行业的普遍性收费,让他们也逐步培养出付费习惯,比如视频网站、网盘、看小说等等,在这种普遍付费的模式下,用户很难说,“我就单单只听歌这一项不花钱”。

过去的用户习惯建立在免费之上,现在的用户习惯则建立在付费之上,反而是70后、80后这代不花钱的用户显得比较“非主流”。

找资源的成本

对于70后、80后来说,在网上找免费的资源是一种快乐,但00后、10后可不这样想。没错,网上能很容易地找到资源,但找资源本身也是需要时间成本,如果没找对,可能还会出现电脑中毒,再加上,电脑里的资源还需要继续往手机里导,整个过程就显得很繁琐。

另外,并非所有歌曲都能找到免费资源,有的歌曲可能就是没有资源,这种情况下,如果用户本身又很想听这首歌曲,那只能花钱买会员,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花钱买会员方便。

信息不对称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在网上能随意找到各种免费资源,但并非所有人都知道这一点。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6%。面对如此庞大的用户规模以及用户层级完全不同的情况下,“XXX不知道”这种事情非常常见,并且用户量级还不会小。

有些用户可能习惯了怎样从网上找免费资源,但仍旧有一大群用户并不知道如何从网上找免费歌曲,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很常见,既然不知道找免费资源,那么,当他们需要听歌的时候,自然就会去付费购买会员。

手机端的大平台模式

智能手机是用户当前主要的上网终端,在电脑上可能找资源比较方便,但很多人现在上网全靠手机,而手机要找资源没那么方便,再加上现在都是平台模式,用户都是直接下载QQ音乐、酷我音乐、酷狗音乐、网易云音乐、汽水音乐的App,要么就是手机自带的App,比如Apple Music,这种大平台模式会让用户“变懒”,有找资源的时间,还不如直接花钱方便。

如果不从免费的角度来看,QQ音乐、酷我音乐、酷狗音乐、网易云音乐、汽水音乐的会员价格并不算贵,包年价格可能就几十元,打折的时候可能69元就能购买一年的会员,这个价格相对来说还是蛮便宜,何苦辛辛苦苦在网上到处找资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