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国都市报
市民的需要第一!这里是南国都市报,欢迎投诉报料。报料热线966123,或直接给我们发微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南国都市报

网购设备,海口一男子在家印假币!法院判了→

南国都市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25-05-20 09:27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一起伪造货币案,被告人王某因购买并印制伪造的人民币技术资料,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文章强调了伪造货币行为的危害性以及法律对此类行为的严厉打击态度。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案件背景及过程

王某因看到销售伪造货币能赚钱的信息,购买伪造人民币的技术资料并准备印制。购买材料后按照教程开始伪造正在流通的人民币,包括不同面额。尚未流通即被警方抓获并扣押假币和手机。

关键观点2: 法院审理与判决

法院认定王某构成伪造货币罪,因数额特别巨大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法院强调此案例彰显了对危害货币管理秩序犯罪的零容忍立场。

关键观点3: 伪造的货币未流通及法律教育意义

幸运的是,王某伪造的假币尚未在市面上流通,避免了更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法院通过此案提醒公众,伪造货币是触碰高压线的重罪,必须敬畏法律并远离犯罪。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被告人王某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依法可以从轻处罚;其自愿认罪认罚,依法可以从宽处理。控辩双方关于被告人具有以上从轻处罚情节的意见,法院予以采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龙华区法院依法作出判决:被告人王某犯伪造货币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一万元。




法院释法:伪造货币犯罪危害深远




龙华区法院表示,被告人王某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充分彰显我国法律对危害货币管理秩序犯罪的零容忍立场。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条,伪造货币行为直接侵害国家金融安全根基,其危害呈链式扩散:假币流通扰乱市场交易秩序,侵蚀公众对法定货币的信任,更易衍生洗钱、诈骗等恶性犯罪。本案被告人贪图非法暴利,将技术能力用于犯罪歧途,最终自毁前程、家庭破碎,代价惨痛。

十年刑期不仅是对犯罪个体的惩处,更是对社会的一次严肃普法:货币体系是国家经济命脉,决不允许任何形式破坏。公众须清醒认识,伪造货币绝非“谋财捷径”,而是触碰高压线的重罪。唯有敬畏法律、远离犯罪,以合法劳动实现人生价值,方能守护社会金融安全与个人命运尊严。



法律链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