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那是我最痛苦的时候。
拿着一份只能糊口的工资,每一天麻木地处理手头的工作,看不到发展前景。
为此,我郁郁寡欢。
思前想后,我决定去北京工作生活。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我一生中做得最正确的选择。
耳濡目染下,我慢慢构建了自己工作的底层逻辑,从此在媒体行业稳稳扎根。
环境,具有能量性。
人在低谷时,如果靠自己没法改变,那真的应该换个环境。
去到新的地方,去认识新的人,好运气、新机遇也会跟你撞个满怀。
三毛在《送你一匹马》里写道:“出发,总是好的,它象征着一种出离,更是必须面对的另一个开始。”
树挪死,人挪活。
不顺时,换一个地方即换一种命运。
香港财经作家梁凤仪有个同乡,叫阿秀。
90年代,乡里很多姐妹趁着商业热潮,都出去做生意,有人去义乌,有人去广东……
当时姐妹们,都叫阿秀一起去闯闯。
阿秀考虑一番之后,还是拒绝了。
她留在了老家,在一个小旅馆当服务生,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扫、整理房间。
这样的好日子并不长久,两年后,旅馆就倒闭了。
镇上就业机会太少,一直没找到新工作的阿秀,最后只得去菜市场卖菜。
当初出去闯的姐妹们,后来有的买了汽车,有了在外地买了房,日子都越来越红火。
阿秀的生活却始终没有起色,反倒日渐困顿。
人有时最怕的,不是在外头撞了多少南墙,而是在老环境里废掉自己。
在一个地方待久了,目之所及都是旧人、旧事物,没有新的信息输入,没有新的机会触达,日子容易一成不变起来。
博主
@老胡
拍过视频,展示过他在城市和在老家的两种生活。
在城里,他早上起来,简单洗漱,步行几分钟去楼下超市购买生活用品。
之后,他就能将大部分时间用来创作脚本、剪辑视频。
可在村里,他每早都得穿过大半个院子,到厨房里烧洗漱用的水。
去趟集市,不得不在泥泞的小路上,骑半个小时的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