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泰电子研究
张騄及小伙伴们关于电子行业的信息与观点分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华泰电子研究

【华泰电子】【电子行业18年中期策略】工程师红利释放,成长与周期共振

华泰电子研究  · 公众号  · 股市  · 2018-05-27 22:1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根据AVC数据,2017年上半年中国会议平板销量排名前三的是MAXHUB、夏普、长虹,市占率分别达到25%、13%、10%,前三名的合计市占率为48%,MAXHUB市占率超出了第二、三名品牌的市场份额总和,领先优势明显。



2017年技术人员占比超过66.7%,具备领先的软硬件产品研发能力。 视源股份重视工程师红利期的发展机遇,截至17年末技术人员占比超过66.7%。2014年公司便成立了中央研究院,至今已形成近50人规模,汇集国内外资深博士和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视觉、语音识别、医疗影像、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人控制等。根据公司年报,截至2017年底公司拥有专利超过1800项(其中发明专利243项),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作品著作权、软件产品登记证书超过500项。2017年内公司专利年申请量超过14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45.50%,连续第二年专利申请数量居广州企业首位。


以软件应用打造核心优势,从“三教”向“三务”延展。 公司在硬件设施完备的基础上推出多种契合市场需求的应用软件平台,并且开放共享教育应用商城Seewo Store,将软件应用打造成公司产品的核心优势,筑就护城河应对市场竞争,根据公司招股书,未来将继续在学务、教务、校务三个领域拓展新业务,向偏软为主、软硬结合的业务模式发展。目前公司已经成功推出的应用软件包括希沃信鸽,希沃易课堂、希沃白板、班级优化大师、录播云资源、希沃远程教学等。


公司善用代理商渠道,借力快速拓展教育市场份额。 根据视源招股说明书数据,2016年1-6月公司交互智能平板约63%的收入通过经销商渠道获得,公司的教育产品希沃虽已建立起一定的品牌认可度,但仍需尽快扩张市场份额,采用经销商销售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经销商的本地化资源优势;另一方面,Seewo的采购方往往是教育机构,相对需要一定信用支持,因此供应链销售与经销商销售是为主要的营销渠道,根据调研反馈,公司目前在教育市场已经具备500家核心代理,4800家合作经销商,


以LED显示屏为起点,发力照明工程解决方案,推荐利亚德


利亚德成立于1995年8月21日,2012年3月上市,公司是全球LED显示屏领军企业。基于对LED显示技术的全面掌握和对于行业趋势的深刻理解,公司的战略方针先后经历了从“硬”升级到“软”、从小集成升级到大集成,先后通过收购励丰文化、金达照明、中天照明、万科时代、四川普瑞、湖南君泽等完成LED照明工程全业务链布局。



随着照明工程内涵不断丰富, 我们认为公司2017年起已经成功实现由产品供应商向“声光电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转型,而此类解决方案正成为历史岁月中“花灯”情节的现代化载体;成为打造幸福城市的低成本途径;成为物质相对富裕、优质内容相对稀缺的时代背景下的“炫技型”演艺方式,继续重点推荐。



LED影像显示全球市占率第一,基于直销体系充分了解用户需求。 根据Futuresource 2017年3月数据,利亚德以市占率14%夺下全球LED影像显示屏市占率冠军。在2017年之前,公司的产品以直销体系为主,产品成功对接多次国庆阅兵、春晚舞台、315晚会舞台等高规格项目,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我们认为这也正是利亚德得以长期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原因,也已成为公司转型解决方案的重要优势。


根据年报数据,2017年公司技术人员占比超过35.67%,本科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超过37% 。基于优异的人才结构,公司得以在2012年率先推动小间距LED产品商业化,并至今仍保持小间距全球市场领先地位,2017年公司成功开发出倒装COB式Mini LED小间距产品。随着智能显示板块的规模扩充,目前公司产品已从单一的显示屏扩展到小间距电视、租赁显示、创意显示等。


软件在小间距应用及照明工程项目中均不可或缺,利亚德拥有众多软件著作权。 与海康在安防市场、视源在教育市场的解决方案相类似,软件系统同样是公司小间距应用、照明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公司年报数据,截至2017年末,在智能显示方向利亚德拥有136项软件著作权,在照明工程方向利亚德拥有23项软件著作权。



渠道建设成效初成,成功拓展业务覆盖面。 2016年是利亚德小间距产品渠道销售开启的第一年,公司在产品不断完善中循序渐进开拓渠道合作伙伴,签订订单1亿元。2017年公司开始大规模挑选优质的合作伙伴,并制定了《渠道合作办法》,形成了200多家境内渠道合作伙伴,新签订单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0%。


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发生,制造业龙头基于技术外溢效应,向多品类发力


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发生,以安防行业为例见证“智能化”发展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概念是在2014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所提出,是继蒸汽技术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技术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又一次科技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机器人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


安防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正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典型案例,也是在2017年引发市场对于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领军企业估值重塑的主要原因。 随着平安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监控点位越来越多,视频和卡口产生海量的数据。尤其是高清监控的普及,整个安防监控领域的数据量持续增长,依靠人工来分析和处理这些信息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需要新的智能化技术作为专家或助手,实现“看得懂”的目标。



高清化、深度学习、GPU进步及云存储助力安防领域人工智能走向现实


人工智能应用于安防领域也并非是新兴趋势,但可以说人工智能带动安防进入“看得懂”的新纪元,主要是源于4点历史基础:1) 高清为智能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安防行业自2012 年推广高清化,目前高清覆盖率已较高。2) 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的突破,目标识别、物体检测、场景分割等智能分析技术,为智能感知和解决视频结构化提供新方案。3)GPU、超级计算机等持续进步,整体的性能有了质的飞跃,大大缩短了深度学习的训练时间。4)安防领域特色云存储技术的成熟,为监控大数据的智能分析提供分析基础。


庞大的计算、传输及存储成本驱动AI运算注入边缘设备


为实现数据结构化及智能化分析,技术处理上可以有2种路径: 一种是将数据传输到云端做集中处理,强化云端中心服务器的计算功能。 但这样的做法在数据量越来越大的现实环境下,弊端也非常的明显,不仅消耗大量的网络资源,而且传输过程会耗费大量时间,存在高延迟、高能耗、网络拥塞、低可靠性等问题。


另一种方式是将数据分析分层分级,并非所有的数据都放入云端来处理,部分数据在边缘设备端即处理完成。 类比人体在感知末梢和大脑间非常复杂的经络体系,可以去控制部分人体的运动,而不是简单地将所有信息处理都交由大脑完成。这种系统性的架构设计,需要将前端设备加入具有计算能力的芯片,来实现充分的发挥边缘设备资源的价值;同时减少向云端传输及存储的原始数据,进而减少存储和传输带来的高能耗及高延迟。边缘计算中的“边缘”是个相对概念,指从数据源到云计算中心数据路径之间的任意计算资源和网络资源。“边缘”不限制在边缘服务器这样的边缘节点,还包括网络边缘的摄像头、智能手机、网关、可穿戴的计算设备和传感器等设备。其基本理念指利用边缘设备已有的计算能力,将应用服务程序的全部或部分计算任务从云中心迁移到边缘设备终端执行,降低能源消耗。


相对而言,第二种方式更为适合当下的现实环境。但因为通用芯片的运算特征及其价格,在前端设备大面积推广不现实。 建立系统算力时需要不断投入通用芯片,而在应用时,合适的方案和具有性价比的芯片更为重要。 随着相应领域算法的迭代,逐步成熟,固化算法的专用芯片更适合用于加强边缘设备的计算能力。同时,未来可能会出现通用计算芯片中有专用的神经网络引擎,在专用神经网络芯片中融合通用处理器,这种结合针对碎片化的应用十分方便。


视频监控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继续推荐海康威视、大华股份


基于如前所述的基于“高清化、深度学习、GPU进步及云存储的助力”以及“AI注入边缘”概念的形成,视频监控行业应用正从单一的安全领域向多行业应用、提升生产效率、提高生活智能化程度方向发展,为更多的行业和人群提供可视化、智能化解决方案。比如我们能看到的商业运营(智慧加油站、智慧车企营销等)、公共服务(智慧林业、智慧景区等)、金融服务(不仅是安防,智慧风控、智慧营销、保险展业等)等领。


以海康威视在2017年年报所强调的AI Cloud理念为例,它通过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平台服务及应用接口开放打造能力开放的完整体系,并在各行业联合合作伙伴推广落地基于AI Cloud架构的行业解决方案,持续搭建行业合作服务生态。 由此我们认为,基于安防行业的智能化趋势,视频监控的市场空间有望大幅扩容,附加值有望进一步提升,继续推荐海康威视、大华股份。



第四次工业革命影响广泛,制造业龙头技术外溢逐步显现


基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演进,我们认为未来10年至15年,制造业的综合整合有望对全球产业产生广泛影响。正如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在2017年11月举办的“日经世界经营者会议”上指出:由移动互联网引领的增长自去年已趋缓,以AI和基因科技为触发点,物联网引领的增长开启了第四次产业革命的第一波浪潮。


有悖于传统经济学“分工创造效率”的理论,由近期电子行业发展趋势可见,产业链的整合正在推进。我们认为产业自动化、智能化的积累使得技术的互通性加强,熟练工人的经验优势被削弱,龙头大厂基于持续的研发投入、信息化改造、领先的管控能力正体现出触类旁通的技术外溢效应,从1到N,向多品类发力的变化正发生,故 继续推荐:加码物联网的全球半导体显示龙头京东方A,深耕化合物半导体的全球LED芯片龙头三安光电,声学、天线、线性马达等产品线多点开花的立讯精密等。


国产激光设备性价比显现,助力传统制造业升级,继续推荐大族激光


激光设备核心原材料激光器价格持续下降


激光加工设备具有非接触、效率高、可受用面积广等优势,在激光加工设备/系统中,激光器是最为核心的器件。激光器分类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按照它切割的材料来分,可以按照它的功率的大小来分,可以按照波段分。 在日常消费电子比较关注的传统加工领域中,光纤激光器的优势比较明显,而在微加工领域,紫外激光器因其热效应弱于其他激光器,优势明显。



根据OFweek激光行业研究中心统计,通常激光器占整个激光加工设备成本的30-40%,其中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占设备成本的比例甚至高达60%以上。此前,大功率光纤激光器长期被国外IPG、SPI、Coherent等厂商垄断。


近年来,以激光器领域研究最为活跃、高效,同时维护成本更低的光纤激光器为代表,可以看出激光器明显的价格变化。随着国内武汉锐科及大族激光等公司系列产品的诞生以及中国光纤激光器生产商百花齐放局面的产生,打破了国外企业在光纤激光器领域的垄断及定价权,也直接拉低了进口产品的价格。



但同时,由下表的数据我们也能观察出,小功率激光器的降幅远高于中大功率激光器,具体原因,是因为小功率激光器国产化率高,国内厂商进入市场倒逼海外光纤激光龙头降价;而中高功率激光器,市场国产化率低,国内下游企业议价能力弱,价格降幅反而小于小功率激光器。以2000W高功率激光器为例,2012-2016年市场均价由130-160万降到100-140万,降幅仅在20%左右。



我们预计,激光器自产化有助于激光设备成本大幅下滑,激光器降价的幅度越大,设备降价的幅度越大。目前国内厂商的大功率激光器逐步有突破,技术快速趋近海外龙头,国产替代是大趋势。未来3-5年,伴随大功率激光器国产化加速推进,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价格将明显下降,激光设备的成本降低,将加速激光加工在国内工业领域的渗透,同时国内设备厂商将在传统重工业领域抢占国外设备厂商的市场。


全球激光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中国增速高于全球


随着激光加工设备成本的逐步下降和人工成本的上升,叠加激光设备加工的突出优势,全球激光加工市场持续扩大,同时,从图表19及图表20的对比可看出,全球激光加工市场自2012年之后,同比增速低于10%,而国内激光加工市场增速更快,除个别年份,基本在15%以上。占激光加工设备最大成本的激光器国产化,带来的激光器价格下降,亦推动了国内激光设备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娱乐圈头条  ·  上床才是检验真爱的第一标准
8 年前
悦网美文日赏  ·  真正爱一个人,是怎么样的?
8 年前
色影无忌  ·  梵高范儿的星空照,咋整出来的?
8 年前
本心花开  ·  夫妻:恩在前面,爱在后面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