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就像这次蚂蚁金服系高管集体吐槽百富榜,虽然事情的真相也有可能只是这群富豪实在不想财富外露,但显然是胡润榜单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骂名。这主要是因为此前的诸多事件已经严重损伤了胡润这一品牌的公信力,也暴露了榜单的一些根本性问题,甚至有些也牵扯到方向性的失误。
在百富榜还没不像如今备受质疑之时,其实就已经开始出现一些端倪。早在十几年前的“观澜湖2004胡润百富榜”中,黄光裕“高中状元”,而陈天桥财富屈居第二。但此前一周,盛大在纳斯达克的股价已升到28.53美元,按此计算,陈天桥拥有的股票市值已经超过黄光裕,显然陈天桥才是真正的首富。
当时胡润回应的是,此次百富榜是一个月前的统计数据,那时盛大股价还没有这么高。虽然这解释合情合理,但盛大股价上涨持续一个星期之久,百富榜并没有在公布前予以纠正,这没法不令人质疑胡润对数据统计的客观态度,尤其是这种公开性信息还恰恰是胡润榜单统计的最重要来源。
再比如给胡润榜单准确性造成致命打击的严介和事件,不仅使其荣升为“杀猪榜”,而且还一不小心暴露了和福布斯这个死对头的差距,实在是伤及“颜面”。
商业化和公正性的矛盾,对榜单这种特定产物来讲,确实是一个难解的谜题,但从一个商业公司的角度出发,胡润百富的前景规划也可能正在走向某种误区。一方面,巧立名目的垂直榜单实则对核心业务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尤其是这种大大小小企业都能上榜带来的廉价感,只会削弱胡润品牌的权威性。
另一方面,胡润个人形象和榜单直接挂钩,近年来关于他游走在各大楼盘、商业活动的消息此起彼伏,甚至还有荣誉校长这种职称加身。这意味着,他本人身上的商业符号明显加重,对一个可以勉强算是以数据为生的公司来讲,不见得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