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乡居民增收行动
(一)促进增收。
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保持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低收入劳动者生活水平,2025年最低工资标准上调至2200元/月。推动“绵州农房增信贷”提质扩面,为农民发展生产、创业等提供资金支持。及时兑现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补贴、在外务工交通补贴等强农惠农资金,增加居民转移性收入。〔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残联、市供销社(分号前为牵头单位,未明确牵头单位的,按单位职能职责分别负责;每项措施均涉及各县市区、园区,不单独列出)〕
(二)稳定就业。
积极拓展数字经济、电商直播、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工、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定期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退役军人局)
(三)提升技能。
鼓励职业院校、实训基地、职业培训机构等优质教育资源参与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围绕重点领域市场需求和职业技能要求,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2025年开展技能培训2万人次。(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体局;市经信局、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
二、消费能力保障行动
(四)普惠托育。
大力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推动公办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发展,鼓励幼儿园向下延伸服务。2025年新增1000个托位。(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卫生健康委)
(五)优学优教。
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和中小学,2025年新增公办学位2000个。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缩小城乡、校际教育差距。(责任单位:市教体局)
(六)社会保障。
稳步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加快修订出台绵阳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和绵阳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持续推进“数字医保”,提升医保基金监管质效。加快构建以社保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体系。适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稳步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城乡低保扩围增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医保局、市残联)
(七)养老助老。
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新增医养结合机构10家。建设一批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营家庭养老床位,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医等服务,构建“15分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新增老年助餐点6家。(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
三、消费升级换代行动
(八)住房消费。
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落实现有购房补贴政策,对在政策期内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居民给予补贴。优化公积金贷款政策,提高贷款额度,降低首付比例,宣传执行好房贷利率政策。常态化办好房产交易会,打造“一站式”网上购房服务超市。(责任单位:市住建委;市住房公积金中心、人行绵阳分行)
(九)汽车消费。
兑现一季度市级汽车消费补贴。落实国省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对报废或置换旧车并购买新车的消费者给予一定补贴。推动新能源城市物流配送车辆更新。挖掘汽车后市场消费潜力,完善汽车售后服务体系,加强对汽车维修、保养、配件销售等环节的监管,鼓励汽车经销商联动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降价促销金融贴息、赠送汽车装饰等购车优惠套餐。(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
(十)以旧换新。
家电以旧换新按照一级、二级能效分别按销售价格的20%、15%补贴,最高补贴2000元/件。家装厨卫按最终实际销售含税价的15%享受补贴,最高补贴1500元/件;购买1级能效或水效的商品按最终实际销售含税价的20%享受补贴,最高补贴2000元/件。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予以新车销售发票中价税合计的20%补贴,最高补贴500元/件。购买6000元(含)以下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数码产品,按产品销售价格的15%享受补贴,最高补贴500元/件。鼓励推出手机以旧换新消费券,举办3C数码“五进惠民”促消费活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教体局、市民政局、市住建委)
四、服务消费提质行动
(十一)餐饮服务。
创新开展“跟着美食去旅行”主题活动,举办米粉节、厨艺大赛等“味美绵阳”系列活动,评选20家餐饮烟火特色小店。提升绵阳米粉、江油肥肠影响力,打造绵阳特色美食街区,做好“跟着美食去旅行”。支持餐饮企业依托“绵动全球”“绵品出川”等活动,通过投资、控股、技术与品牌合作等方式,在省外境外开设餐饮门店和管理公司。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引育特色餐饮品牌和管理团队。深化与抖音、美团、大众点评等网络平台合作,发布绵阳“必吃榜”。(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