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但我觉得后面他的文章就扯得越来越远了。他先是从自己“
这几天又复读了庞勒的《乌合之众》,深受启发。
”,然后就认为针对他的网友是“乌合之众”,选边站,是被煽动起来的。他虽然把《乌合之众》的作者名字写颠倒了(应该是勒庞,不是庞勒),且像一个领导一样博览群书引经据典令人觉得多少有些滑稽,但解读《乌合之众》没什么问题,可套用在对自己进行评价的网友身上就很不妥了,网友具有很强的分散性,除非郭德纲暗中组织,否则,和《乌合之众》里的“乌合之众”真不太一样。例如,我就根本不知道他和郭德纲的什么恩怨,评论他也不会先看网友的评论。我写了三年的微博长文,总共上百篇,文章后面的打赏加起来都没有周立波这一篇获得的多,我是不是该认为这帮只关心娱乐不关心自己政治地位的中国网友是“乌合之众”呢?
接下来就更离谱了,周立波的文章从这件网友对自己的评判上一下子提升了八个调门,他写道:“
所谓的网络民意,是民众的心声,还是特定群体的‘乌合之众’,两者一定要加以严格的区分。键盘上的东西,代表不了民意。我们必须具备理性看待网络声音的智慧。国家不能被键盘操控,否则,中国未来的民主化进程就可能被键盘、被某些人、某些事件所误导。看着网络里的现状,我更坚信:西方的大选民主绝不可以也不可能照搬到中国,否则,民主很可能演变成乌合之众的街头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