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罗辑思维
每天一段60秒语音,一篇新角度看世界的文章。关注罗胖,让你每天比别人知道的多一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罗辑思维

“无人生还”:特朗普与哈佛的“百亿美元战争”

罗辑思维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5-05-21 06: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最后,更严重的是,还有人预测,对于金融市场来说,高校投资的这轮动荡可能会引发新的“次贷危机”。
常青藤高校是私募股权行业的重要投资者,也是市场的风向标。如果出现高校抛售潮,对冲基金也会抛售,私募股权的估值会受到影响,不排除大幅贬值。 这就像推倒第一块骨牌,会给风险投资等关联领域带来连锁反应,影响整个金融市场。

02

“耶鲁模式”究竟是怎么运行的?

要想理解高校给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我们得先知道,美国的高校到底多么有钱?以及他们是怎样运用这笔钱的?
美国高校有非常悠久的校友捐款传统,这个捐款不是可以随便动用的,高校只能动用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大头会成立基金会,用来钱生钱。
今天,全美国高校的捐赠基金规模加起来有8740亿美元左右,头部几所高校的捐赠基金都达到了几百亿的级别,比如哈佛,捐赠基金规模是532亿美元,耶鲁的规模是414亿美元,这两个数字放在全球GDP排行榜上,都能排进前100名。
那么,怎么运营这么大规模的资金?今天美国高校的捐赠基金,主要采取的是 “耶鲁模式” 。这是美国著名机构投资人、耶鲁大学前首席投资官 大卫·史文森 在1985年创立的。
史文森在美国是和彼得·林奇、本杰明·格雷厄姆齐名的传奇投资人,他1980年从耶鲁大学博士毕业,前往华尔街闯荡。1985年,他的导师引荐他回到耶鲁,管理耶鲁的捐赠基金会。用投资圈的话说,他重新定义了美国大学捐赠基金的运营逻辑。
他是怎么创新的?传统的捐赠基金投资模式,60%投股票,40%投固定收益类产品。其中的考虑有两点, 一是求稳,毕竟是学校的捐款,一定不能亏本。二是要有流动性,要能随时支取。
不过,史文森认为,这两点都反而给投资造成了极大约束。他认为捐赠基金需要增值,那么高收益资产就可以投。同时,捐赠基金进得多,出得少,那么低流动性的长期投资也可以投。
史文森的主张是, 首先,要多元化配置。
他引入了各种类型的投资,比如高收益的私募股权、对冲基金,还有不动产投资,还有森林这样的自然资源。
其次,降低流动性。
私募股权和对冲基金都属于不公开的长期投资,这两样在耶鲁的投资里占了60%,再加上不动产和自然资源,耶鲁大约有75%的钱投资在低流动性的产品上。史文森的理念就是,牺牲一部分流动性,去换取超额收益。只有这样,基金规模才会有突破性的增长。
最后,风险控制。
按照这样的方式去投资,有比较高的风险,而史文森的应对方法是,一来,高风险的资产,雇佣高手去管理,耶鲁投资办公室有30人以上的专业人才。在挑选股权资产时,他们也会找最好的基金经理。
二来,保证有40%的投资风险可控,并且大量分散在不同的投资标的上,降低整体风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