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读书会
“金融读书会”是由在金融界不同领域工作的百余名专业人士共同义务编辑的金融专业领域公众平台。以“聚焦金融政策研究、促进金融专业交流”为宗旨,定位于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金融专业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读书会

金融市场发展前沿系列讲座(四十四):资金方如何选基金暨基金经理投资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金融读书会  · 公众号  · 金融  · 2021-05-14 07:2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首先,银行理财市场已经出现马太效应,银行理财产品之间的竞争正出现白热化趋势。他认为小型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理财产品正在慢慢退出市场,马太效应显现,很多资产管理能力较弱的银行未来可能会沦为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理财子公司的销售渠道,很难再发行自己的理财产品。
其次,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时间尚短,客户对净值化的接受也时间,持有体验不好就会流失客户。
最后,相比较基金公司而言,银行理财子公司机制有待完善,人才吸引力不足,且缺乏权益市场投资经验。要实现有持续高质量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矫健强调,在投资方面,银行理财子公司应该从大类资产配置入手,全面进行体系和能力建设,凭借资金体量优势,加大公募基金投资的力度,快速且全面依托公募基金进行权益暴露,提升收益,降低风险。在逐步完善机制的同时,构建复合型批量化权益投资能力。
矫健随后提出投资者所关注的四个问题:资金方如何挑选基金?资金方挑选基金的委外投资的着力点是什么?如何才能筛选出好的基金?以及基金经理管理的一些基本问题是什么?
讲座中,矫健对委外投资机构不同的投资流派进行了介绍。
底仓派认为市场判断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主要选择综合型基金,将风格和行业的选择能力移交给这些底仓基金。底仓派没有特定的投资策略,不论市场风格如何,底仓派的换手率都较低,试图通过选择能力强的综合型基金实现收益、控制风险。
策略派与之相反,他们认为核心收益来源于大类资产配置、行业配置和风格选择。策略派认为自己对市场有较为充分的把握。他们投资以行业(风格)基金和ETF为主,这需要管理团队具有足够策略能力,要求被投资的基金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以适应策略变化所带来的换仓需求。这类流派对基金产品的工具属性的确定性要求较高。
“核心+卫星”流派则是底仓派和策略派的结合体,委外投资机构选择最多。他们以底仓综合型基金经理为主,以行业(风格)基金为辅,再用ETF作为补充。“核心+卫星”流派有自己的判断,但对自己的判断没有那么大的把握,因此做了折中,在持有较高比例的底仓基金(比例一般在50%左右)的同时,通过工具型基金反应他们的策略方向。
投前,理财子公司根据自己的宏观配置模型制定资产配置方案,方案必须考虑到产品的久期,对底层资产的风险收益关系的要求应逻辑自洽。投中,根据底层资产偏离情况、中观景气变化以及资产匹配变化进行调仓。投后,他们要综合基金表现(对比)、规模约束(期初和期末规模变化)等对基金池进行调整。此外,机构投资也从产品匹配角度和风控角度来考虑、设计和管理产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