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果某个商品能显示出购物者的身份,对隐私的尊重就会变得更加重要。
例如,指甲油、染发剂就要比洗面奶、棉球更能识别出购物者的身份。不仅因为这些较贵的商品需要更多的挑选时间,还因为它们会透露更多购物者的私人信息。我曾在一家商场里做过一次现场试验发现,如果购物者发现自己的私人空间遭到侵犯,购买指甲油(价格较高)比购买卸妆用品(价格低廉)的消费者放弃比例更高。另一项针对
221
名购物者的调查更加有助于解释这个现象。如果购物者浏览的是不能体现其个人身份、价格较低的产品时,店员上前协助将有助于商品的销售;反之,如果所购商品涉及个人隐私,购物者就会希望与店员保持一定距离。
总而言之,如果某个商品价格不菲且会透露个人特质时,那么就需要为消费者留下足够的个人空间,否则他们的购买意愿就会下降。
当然还有一些“尴尬”的因素,例如计划生育产品、女性卫生用品和性保健商品。根据对
150
个消费者列出的
450
种商品的调查显示,一些商品会给不同性别的购物者造成尴尬:
让女性尴尬的是脱毛器,对于男性则是卫生纸(略为惊讶)。
7
个针对
425
名购物者的独立测验表明,如果这类产品有独特而显眼的包装,那么尴尬感就会更明显。一项观察性研究显示,对于这些“尴尬”商品,包装低调的销量是包装高调的两倍。所以对于“尴尬”商品,购买者就会更加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