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瞭望消金
一个专注于网贷投资、互联网金融研究的价值平台。置顶我们,做更聪明的投资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瞭望消金

几十万“债奴”卷入债务黑洞,难以生还,救还是不救?

瞭望消金  · 公众号  · p2p  · 2017-03-22 20:4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扣除学长抽成的10%和平台20%的“保证金”,到手10500块。


“每个月父母给我1200块生活费,我出去兼职也能挣800块”,徐佳妮以为自己省吃俭用,一个月偿还1500元的借款,应该压力不大。


谁知到第三个月,她就力不从心。


她知道逾期后,催收会开始往她所有的亲朋好友那里,群发短信催债,行话叫做“轰炸通讯录”。


“我不想让同学知道,我家里穷得连部手机都要借钱买,”这个刚满20岁的少女,为了维护自己的颜面,再次寻找中介借款,就此跌入“借新还旧”的流沙黑洞中。


2016年现金贷异常火热,一些极端事件之后,监管的闸门落下,部分校园分期平台退出市场——大鱼退场,反而给了小鱼作乱的机会。


徐佳妮前后在20多个平台上借款,中介在10%的高额抽成下,上下其手,帮她伪造资料,扮作上班族办理银行信用卡等花式手段,一步步,将其拖进深渊。


今年3月,再也没新平台可借——她的“借新还旧”危险游戏,终于走到濒临悬崖的一步。


500%年息,30%周息,20%平台手续费,10%中介费,当初的1万多,就如此滚成了15万。


一切开始崩塌。


二十多个平台的催收人员,将不堪入目的短信,群发给她通讯录中的亲朋好友。



徐佳妮的人生,就此跌入荒芜。


农村的父母,无力相帮;同学朋友,避之不及。


“是不是我死了债就清了?”


“求求你帮帮我,我要卖器官还债。”


“我对不起父母…我简直是畜生!”


她的情绪开始失控,她想不到这个债务黑洞,还有任何挣脱的可能性……


其实,徐佳妮远不止一个。


“我的身边,也有几十个负债10万以上的同学,”徐佳妮说,他们大多出于虚荣攀比心理,或为换部手机,或为买件漂亮衣服,就此背负巨额债务。


一个刚满20岁的女孩,陷入这样的境地,背后有贪欲和虚荣的作祟,但中介、借款平台、催收等,在其中依然扮演着“黑暗推手”的角色,一步步将她送入地狱。


西安小伙王平也同样在今年3月,陷入债务死循环中。


王平的欠款信息,连带身份证号码、住址群发给他手机通讯录的所有亲朋好友。


催收电话三番五次打给他新的工作地址,老板一接到电话,就让他走人。


他再找新的工作,再被开除,再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