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民大学的AI学院,教师团队很凡尔赛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  · 3 年前

点击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选择加星标

精彩内容不迷路

本文转自AI新媒体量子位(公众号 ID: QbitAI)

最高年薪180万,还有400万房补

去年,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招聘启事一经发布,业内外热议。

现在时隔一年之久,在具备如此吸引力的招聘条件之下,人民大学的这个「AI教师团队」,打造的又如何了呢?

15位AI教师,确实星光璀璨

随着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的开学典礼举行,这支队伍目前的全貌「浮出了水面」。

「首批15位青年教师」,这是高瓴投资创始人兼CEO张磊在典礼上所披露的数据。

而按照去年招聘启事所述,引进的人才团队「将参照世界一流大学教师岗位设置」。

目前,在高瓴人工智能学院的官方网站「师资队伍」中,也有相应的露出。

在官网上公布的教师团队一共15人,具体如下:

  • 学术委员会主任:潘云鹤

  • 长聘教授1人:文继荣

  • 拟聘长聘副教授5人:窦志成、卢志武、徐君、魏哲巍、赵鑫

  • 长聘副教授1人:宋睿华

  • 准聘副教授1人:苏冰

  • 准聘助理教授6人:王子贺、沈蔚然、胡迪、刘勇、毛佳昕、陈旭

  • 博士后1人:张骁

细看团队人物的履历,各个称得上是「业界精英」。

潘云鹤

潘云鹤院士可谓是家喻户晓了。长期从事人工智能、CAD等,是中国智能CAD开拓者之一。

同时,他也是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组长、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理事长。

潘云鹤院士在高瓴人工智能学院中,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院长一职,由文继荣教授来担任。

文继荣

文继荣教授长期从事大数据分析和挖掘、信息检索、机器学习等领域的研究,至今已在国际著名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 200余篇,被同行引用总计 14000 多次。

文继荣教授也是人民大学自己培养的大牛,1990年本科考入人大信息学院,2013年开始从微软亚洲研究院返回人大担任信息学院教授。

宋睿华

团队中还有另一位MSRA老面孔——宋睿华博士,官网在列团队中唯一的一位女性成员。

与此同时,她也是团队在列的唯一一位(非拟聘)长聘副教授。

宋睿华本、硕就读于清华大学,博士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2003年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从事信息检索与挖掘,推荐和文本生成的研究。

2017年出版的号称人类史上第一本人工智能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里面所有的诗歌正是由她主导研发的算法生成。

研究方向来看,高瓴人工智能学院目前师资团队所涵盖的领域包括:

互联网大数据管理,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信息检索,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图神经网络等。

除了教授、副教授等职务外,官网所展示的团队信息中,还有一位博士后成员。

张骁

他主要从事的研究工作包括,在线机器学习、模型选择、推荐系统等。并且已经在本领域相关的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1篇

而「博士后」这个岗位,是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去年第一次发布招聘信息之后,再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职务。

薪资依旧是非常亮眼的点——30-60万元/年

除了「AI教师团队」外,在这次的开学典礼上,还迎接了2020届40位硕士、博士,这也是高瓴人工智能学院首批学生。

他们分别来自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各个不同的国内知名高校。

当被问到这些学子为什么要选择一个新建的学院时,他们回答各不相同。

曾同学:「觉得这个学院前景不错。」

周同学:「勇闯科研无人区的目标吸引了我。」

彭同学:「学校投资力度比较大大,引进的导师师资力量比较强。」

说到投资力度大,根据招聘信息和官网信息,现在就可以粗略地算一下,单是团队薪资,高瓴人工智能学院的投入情况。

若是按照最高年薪来算,薪资投入已超1360万元

而这个数字还并没有算入「住房补贴」等福利。

当然,说到福利,根据去年所公布的招聘信息,还能够享受如下待遇。

嗯……这个投入力度,确实有够硬,够有诚意。

为什么要重金打造师资队伍?

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成立,是在2019年的4月22日。

学院的定位和目标也非常的明确:

属于中国人民大学二级学院,承担人工智能学科的规划与建设,开展本学科和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本、硕、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

文继荣当时把此举形容为「勇闯无人区」因为在人民大学这样的世界名府,要想打造一个世界一流的AI学院,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

为此,他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 体制机制方面,要做到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科研和人才评价制度、保障人才工作生活环境。

  • 人才培养方面,将进行高标准课程建设、加强企业联合培养。

  • 科学建设科学研究方面,以建设世界一流人工智能学科为目标,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基础性理论和技术研究,并与国际高校建立学术合作。

但也有网友对认为是人工智能行业太热。如果更多基础学科也有这样的力度,那才是科研最灿烂的春天。你怎么看?

参考链接: 

http://ai.ruc.edu.cn/academicfaculty/index.htm http://ai.ruc.edu.cn/academicfaculty/rczp/index.ht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7856048 

https://weibo.com/1345200083/Hxj5t1H3F?type=comment#_rnd1605245887565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AI

推荐文章
高原战士  ·  点赞!不负戎装无愧荣光  ·  3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