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为什么暂时不润?

王路在隐身  · 热门自媒体  · 1 年前

制订计划,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根据目标,一种是根据现实。


根据目标,比如说,你的目标是,三年后收入翻十倍。那么,你考虑“怎样才能三年收入翻十倍”,依此倒推这三年里应该做什么,乃至详细列出在每个时间节点应该做什么、达到什么目标——一年后收入翻几倍、两年后翻几倍。这就是KPI。KPI是把最终要实现的目标量化了、分解了。


根据现实,就不一样。你不是考虑“三年后我的收入能翻多少倍”,而是考虑“我现在可以做什么”?——三年后收入翻十倍的可能的确存在:赌博、抢银行、诈骗……,但要说找份正经工作,或者继续干目前的事儿,三年收入翻十倍,可能性蛮小的,甚至可以说不存在。那么,依据目标制订计划,和依据现实制订计划,并由此决定自己生活的内容和重心,就会完全不同。


我上班那会儿,单位有KPI,叫DAU,就是“每日活跃用户数”,业内简称“日活”。我们做一款APP,每天有多少人打开,这个数就是“日活”。我加入公司是2014年,那时候增长得很快,到了2015年、2016年,就不行了,同事干得很迈力,压力也非常大,但数据就是上不去。


用KPI的思路来订计划,要想避开大坑,得满足两个先决条件:一是,目标是有望通过努力实现的;二是,如果只能实现目标的一部分,那也有部分实现的意义和价值——姑且把它叫“局部收益”。


第一点是不需要解释的。第二点,比如说一个考生,目标是清华,差了一分和差一百分,效果是一样的。并不是说只差了一分,就表示你的目标完成了99%。当然,现在高考不像我高考那时候,那时候是先报志愿后出分,第一志愿报清华,如果差了1分,那你想上别的一本也基本没希望了,只能走二本。如果你上不了清华还能上浙大,那就表示有“局部收益”。


有句话叫“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这句话在很多时候是不成立的。举个例子:你排队做核酸,前面的队伍很长,前进得很缓慢,你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等马上要排到你的时候,志愿者说:试剂用完了,到点儿了,你换个检测点排队吧!——那你气死了,这还不如一步没进。你每进一步都付出了时间成本、耐心成本,但只要最终结果没有实现,意义就是零。


再打个比方:数学考试中,有选择题和大题,大题包含好几问,你哪怕不全会,能答出一问,就有一问的分数;但前面的选择题、填空题,如果有六个步骤,你前面五个都会,最后一步卡住了,依然是零分。与其死抠它,还不如跳过去。


很多目标就是这样的,只要你不能完成最后一步,收益就是零。成本则取决于你走到哪一步。在进度条1%时退出,和99%时退出,成本差异是巨大的。而且,越往后,每进一步就越艰难。那么,假如目标最终是不可能实现的,你越“逼近”目标,越会陷入成本的无底洞,你的一切坚持,都只能导致一种结局——爆仓。


现在我们容易发现,如果目标具备如下两个特征:1、实现起来非常困难,2、并不存在“局部收益”,那么,它就是个“KPI陷阱”。人们容易理解自己的KPI实现起来“非常困难”,但这种“非常困难”是哪种困难,往往是不知道的。甚至有时候,会有人诱导你,让你一开始并不觉得“非常困难”,只有在持续投入成本之后,才发现越来越困难。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砍到小数点后六位”。


你可能砍到小数点后一位的时候,就觉得目标马上要实现了,但到了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第五位还没有实现的时候,你的心越来越凉,才真正意识到困难。困不困难不是你说了算的,也不是事前可以预计的,是形势说了算的。而形势到底如何,恐怕得等到你“躬身入局”才能感受到,等你感受到,就躬身入瓮了。


所以说,以“目标导向”来制订计划,为了确保少受损失,得关注一点:是不是存在“局部收益”?最终目标完成一半,我获得一半的收益,完成80%,获得80%的收益——这挺好,类似“工资日结”,干一天活,发一天钱,现金结账,你不要跟我说等到月底,或者等到年底,等到年底,老板跑哪儿可能都不知道了。


如果“局部收益”能够保证,“目标导向”就会趋近于“现实导向”,就像工资日结,它的风险很小,你顶多诳我一天的钱,而且,诳个两三次,你就招不到人了。对形势认得越清,一般来说,越会根据现实做计划,而不是根据目标(欲望,或者叫“理想”)。


比如AI下棋,它是“现实导向”还是“目标导向”?现实导向。它考虑的是,在目前的局面下,对我最有利的下法有哪些,每一种的胜率是多少?它不是抛开局面,直接问“我怎样才能赢”,“有没有必胜的策略”——没有。只有胜率。


有一种情况是“死活题”,或者“残局游戏”。在残局游戏中,一方存在最优解。只要存在最优解的一方掌握了最优解,对方就必然无解。有些事情,明眼人一看,知道九成要失败(所谓“明眼人”,就是熟悉形势的人)。但仍然不妨碍不熟悉形势的人蜂拥而上——他们总觉得看起来有解,并根据自己的判断来设定KPI,一步步走得很漂亮,甚至在最初的很长时间里,一度感觉胜利在望,乃至在骤然失败之后,还怀疑是因为中间哪一步出现了失误所致,实际上,可能压根儿不是失误,而是本身无解。


对于无解、又不存在“局部收益”的目标,最明智的策略是尽早放弃,这虽然不能把收益扩大,但可以把损失降到最小。这是“现实导向”的计划制订法。像AI,如果老早判断出胜利无望,知道对方不可能犯错误,它就投降了。


比较可怕的是过于富有雄心的“目标导向”的计划制订法——我一定要三年之后干嘛干嘛,那就危险了,因为你渴望的三年之后干嘛,也许压根儿是不可能实现的,或者说实现的几率极低。比如,有人下决心,一定要考某个部委的公务员,花了很多钱甚至借消费贷来报班,辞了工作去备考,这种目标就属于,如果考不上,收益就是零,并不存在收益50%、80%的可能。你当然可以安慰自己:在备考过程中,我磨炼了毅力、认识了难得的朋友、锻炼了逻辑思维……等等,但那些,说实话主要是自我安慰,没考上,收益就几乎是零。但成本可不一样。投入越多,成本就越多。


对我来说,到这个年纪,会尽可能让自己避免在难以实现、又不存在局部收益的目标驱动下做事。最近很多朋友劝我润,我也觉得润挺好,但它对我来说,就是实现起来比较困难——起码我得花很多时间去重新学英语、考英语,等等,而且,如果不能实现,也不存在“局部收益”,不存在“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至于说“提高英语能力啦”,对我目前来说没有多大价值。而投入成本又蛮高。这是我目前不会把太多心思放在“怎样润”上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小格局的性格所致——欣赏“工资日结”,要见了兔子再撒鹰。

推荐文章
复利先生  ·  无限感慨  ·  2 年前  
方志朋  ·  8种常见SQL错误用法  ·  4 年前  
匠人有矩  ·  上海有四环:内环、中环、外环、郊环  ·  6 年前  
© 2022 51好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