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化有腔调
文化高地,文艺之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文化有腔调

《短史记》主编谌旭彬:一次关于历史写作的经验之谈丨好望角联盟

文化有腔调  · 公众号  · 文学  · 2017-04-06 16:3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谌旭彬

关于历史考据的三点经验之谈


为史,考据史实最易,论事难,论人最难。故近几年的兴趣集中于小考据。这里分享三点自以为是的关于考据的经验之谈:


(因链接限制,阅读文中标蓝字段的详细内容,还请点击左下角“原文链接”,查阅微信公号“短史记”)


1、窥破谎言的诀窍:回归常识

吕思勉说过:


“研究历史,有一件最紧要的事情,便是根据着现代的事情,去推想古代事实的真相(根据着历史上较为明白,近情的事情,去推想糊涂、荒诞的事情的真相)。这么一来,自然见得社会上古今的现象,其中都有一个共通之点。得了这种原则公例,就好拿来应用,拿来应付现在的事情了。


所谓“臧往以知来”。历史的用处,就在这里。傥使承认了历史上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人物,譬如后世只有操、莽,在古代,却有禅让的尧、舜;现在满眼是骄横的军阀,从前偏有公忠体国的韩、岳、张、刘。那就人的性质,无从捉摸;历史上的事实,再无公例可求;历史可以不必研究了。”(《和议的成就和军阀的剪除》)

吕师所言的“原则公例”,即是一种常识。这种常识,或基于对人性的体察,或基于对现实的认知。这种常识,既可以应用于“南宋复国之初各‘家军’该如何定性”这样的大问题,也可以用于一些细节问题的考据。

举几个例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