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新国风
正本清源,复兴儒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新国风

读经明义丨《春秋》:寓褒贬 彰善恶 乱臣贼子惧

腾讯新国风  · 公众号  · 儒学  · 2017-08-12 10:0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对于“《春秋》成而乱臣贼子惧”,不少学者从《春秋》一书中谨严的笔法入手,强调历史书写对于政治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作用。

实际上,对于《春秋》一书,孔子亲自操刀,毫不避讳地进行笔削和创作,其间即使像子游、子夏这种孔门文学佼佼者也提不出一点意见,后世学者据此认为在《春秋》中寄寓着 “微言大义”

晋代范宁在《春秋谷梁传序》一文中提到孔子面临着沧海横流的乱局,以斯文自任,当仁不让地作《春秋》一书,书中“一字之褒,宠踰花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

显然,他更多地强调作为历史载体的史书的批判作用。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倾向于认为《春秋》的惩劝之义不过是如左丘明以史纪实,“用使善恶毕彰,真伪尽露”而已。

他认为,《春秋》之书本以褒贬为主,史臣于记载应当“各怀直笔”、“有犯必死”,史家应向春秋时期晋国的董狐、齐国的太史兄弟那样借助于对真实的历史忠实记载使“乱臣贼子”们惧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